去年盧雨霏剛剛過門,有意展示自己,下令大辦除夕宴。今年盧雨霏不敢再出頭,乖乖龜縮在宜年院裡,趙承鈞不欲大辦,吩咐下面人,準備頓家常飯就好。

然而今年王府人口前所未有的多,下人們走路都帶著喜氣,竟然比往年都更有年味。

書房,幕僚正在稟報邊防的事情:「……自從王爺離開後,肅州總兵嚴防死守,晝夜點兵,不敢怠慢一絲一毫。幸好防範及時,如今草原已經降雪,韃靼就算想突襲,他們的馬也受不了這麼長時間的寒冷了。萬幸有驚無險,我們總算能放下心,好好過個年了。」

馬二高聲道:「那幫蠻人一肚子壞水,有本事正面上,看老子不殺他個人仰馬翻。幸好王爺防範的及時,要不然,就被他們鑽空子了。」

四月末時趙承鈞發覺邊關有異動,查證後發現是韃靼人從中搞鬼,有意引發邊關兵變。趙承鈞顧不上過端午,立刻帶人奔赴肅州,將一切陰謀扼殺在萌芽狀態。之後趙承鈞因為另一樁急事,又趕緊回王府,遙遙在西平府指導肅州。幸好有驚無險,這一關平安渡過了。

馬二是趙承鈞的親信,上次趙子詢逃婚,偷偷去驛站追趙子詢的人就是他。馬二義憤填膺,不斷罵韃靼人是孫子。其實也不怪馬二這樣生氣,韃靼人先是在圍場設伏,想要暗殺靖王,失敗後又煽動邊關軍民情緒,陰損招數不斷。

燕朝的人如何能不氣?馬二罵罵咧咧的,趙承鈞正要說什麼,看了眼時間,突然收起話,起身道:「你們先商量肅州的事,我去去就回。」

趙承鈞說完,都不等幕僚詢問,就大步走向門外。

趙承鈞走後,馬二十分納悶,問:「怎麼了,王爺為什麼出去了?」

幕僚也肅起臉,緩慢搖頭:「不知道,興許有什麼突發事件吧。」

趙承鈞說是讓他們先商量,但是趙承鈞不在,他們商量給誰聽?馬二百無聊賴,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起閒話:「這次多虧了王爺啊。要不是王爺發現的早,恐怕肅州危矣。」

韃靼被趕回漠北後,一直不死心,多年來時刻想著復闢前朝,重回中原。先前韃靼內亂,沒時間騷擾邊境,誰知這幾年韃靼內出了個人物,統一韃靼內各部落,野心也蠢蠢欲動起來。

尤其是這幾年,邊境摩擦越來越頻繁,連北庭也被煽動的不安分起來。外憂逐漸逼近,而燕朝內部卻沉迷內鬥,連個挑大樑的主心骨都沒有。姚太后一天只想著提拔孃家,內閣爭權奪利不斷,而皇帝呢,還在西內裡鬥蛐蛐呢。

書房裡一片附和聲。這是顯然的事,彌天大禍消弭於無形,全虧了趙承鈞,可笑金陵還什麼都不知道,只以為這天下歌舞昇平,路不拾遺。馬二想起一樁趣事,拿出來當笑料講給眾人:「你們人啊,練兵練了一輩子,其實都是外行。聽說皇上在御花園裡組建了一支軍隊,皇帝親自練了半個月,如今已經能橫掃千軍,十丈之外取人首級,連鬼神見了都怕。皇帝對這支隊伍非常滿意,說能連出此等神軍,堪稱有史以來第一名將,所以欽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一品大將呢。」

馬二說完哈哈大笑,其他人也哂然,但是笑過之後,誰都沒有說話。

姚太后弄權,小皇帝荒唐,他們對金陵頗為輕視。然而,更深的話,他們誰也不能說。

這種事,得看天意。書房裡氣氛有些詭異,幕僚接過話,問:「這麼久了,為什麼王爺還沒有回來?莫非外面出什麼事了?」

其他人也被說的緊張起來:「不至於吧,都年關了,還能有什麼大事?」

「那可未必。」幕僚一臉凝重,「王爺絕不會無的放矢,興許,發生了什麼我們不知道的大事。」

此刻,眾人口中的趙承鈞正坐在燕安院裡,問唐師師:「他今日有沒有按時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