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眉

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一種化妝方法,產生於戰國時期。屈原在《楚辭·大招》中記:“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畫眉。漢代時,畫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畫越好看。《西京雜記》中寫道:“司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這是說把眉毛畫成長長彎彎青青的,像遠山一樣秀麗。後來又發展成用翠綠色畫眉,且在宮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幾道《六麼令》中形容:“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米莊臺記》中說“魏武帝令宮人畫青黛眉,連頭眉,一畫連心甚長,人謂之仙娥妝。”這種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鮮事。《中華古今注》中說楊貴妃“作白妝黑眉”,當時的人將此認作新的化妝方式,稱其為“新妝”。難怪徐凝在詩中描寫道:“一旦新妝拋舊樣,六宮爭畫黑煙眉。”

到了盛唐時期,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元稹詩云“莫畫長眉畫短眉”,李賀詩中也說“新桂如蛾眉”。為了使闊眉畫得不顯得呆板,婦女們又在畫眉時將眉毛邊緣處的顏色向外均勻地暈散,稱其為“暈眉”。還有一種是把眉毛畫得很細,稱為“細眉”,故白居易在《上陽白髮人》中有“青黛點眉眉細長”之句,在《長恨歌》中還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時畫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見經傳的就有十種眉: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光是眉毛就有這麼多畫法,可見古人愛美之心的濃厚。

古代女子的“眉筆”:

據說畫眉之風起於戰國,在還沒有特定的畫眉材料之前,婦女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好怪異的化妝哦,還是做現代人好)。

古代女子畫眉所用的材料,隨著時代的餓發展而變化。

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的畫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種黑色礦物,也稱“石黛”。

描多有發現,說明這種化妝品在漢代就已經在使用了。

除了石黛,還有銅黛、青雀頭黛和螺子黛。

銅黛是一種銅鏽狀的化學物質。青雀頭黛是一種深灰色的畫眉材料,在南北朝時由西域傳入。螺子黛則是隋唐時代婦女的畫眉材料,出產于波斯國,它是一種經過加工製造,已經成為各種規定形狀的黛塊。使用時只用蘸水即可,無需研磨,因為它的模樣及製作過程和書畫用的墨錠相似,所以也被稱為“石墨”,或稱“畫眉墨”。

到了宋代,畫眉墨的使用更加廣泛,婦女們已經很少再使用石黛。

關於畫眉墨的製作方法,宋人筆記中也有敘述,例如《事林廣記》中說:“真麻油一盞,多著燈心搓緊,將油盞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煙凝上,隨得掃下。預於三日前,用腦麝別浸少油,傾入煙內和調勻,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燈花,用尤佳。”這種煙薰的畫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則被美其名曰“畫眉集香圓”。元代之後,宮廷女子的畫眉之黛,全部選用京西門頭溝區齋堂特產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紀20年代初,隨著西洋文化的東漸,我國婦女的化妝品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畫眉材料,尤其是桿狀的眉筆和經過化學調製的黑色油脂,由於使用簡便又便於攜帶,一直沿用到今天。芳澤可親——妝粉

中國婦女使用妝粉至少在戰國就開始了,最古老的妝粉有兩種成分,一種是以米粉研碎製成,古粉字從米從分;另一種妝粉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俗稱“胡粉”。因為它是化鉛而成,所以又叫“鉛華”,也有稱“鉛粉”的。

兩種粉都是用來敷面,使面板保持光潔。

關於米粉的製作方法,在《齊民要素》裡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個圓形的粉缽盛以米汁,使其沉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