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朝的動態什麼都掌握的一清二楚,雖然是規勸太后的幾句話,卻正好說中了康熙的心事。
太后聞言一愣,她基本上就不打聽前朝的事,若不是有些后妃別有用心的在她面前提一些事情,她更加成了井底之蛙,閉塞的可以。康熙為何放著一個享受的地方不用,是否國庫空虛,那更不是她過問的事情,她只要能夠安穩的居住在慈寧宮,泡不泡溫湯倒不是什麼問題。
不過她也幾十歲的人了,也不是個傻的,一聽宜妃之言,還見到別人都偷偷瞟衛琳琅,她心裡先是有些不喜,自然不是康熙不蓋行宮孝敬她,只是對於康熙十分的寵愛衛琳琅她有些不悅罷了。身邊的嬤嬤察言觀色,即使的在太后耳邊嘀咕了一通,自然是告訴她這個溫泉莊子是胤禩和衛琳琅名下,至於胤禩母子是如何有許多銀子賣了這麼大的一片地,太后不用問也知道了。
太后面帶寒酸,對泡溫湯的興趣也減了一些,只是到底要給康熙面子,因此還是面上帶笑,安撫眾人道:“這個地方不錯,離京城極近,就是皇帝現在沒有心思,將來有功夫了,早晚要修行宮的,你們年歲正輕,早晚還能夠陪著皇帝過來的,只我老婆子,是活一年少一年了。”皇帝給的東西,始終都是皇帝的,等用的時候,你們還不主動送上來?
衛琳琅並不計較太后話裡的說辭,太后針對她不是一天兩天了,看不慣康熙私下裡給她們母子許多土地發發牢騷也是有的。所以衛琳琅依然笑著如雕像一般溫和,這溫泉一開始發現就打算獻給康熙,康熙不要,還是惹來了這許多爭議。
幾人見太后如此說,趕緊七嘴八舌的勸解打諢,宜妃道:“誰說太后娘娘老了,我第一個不依,太后娘娘乍一看,比我們不差些什麼,走到外面,誰會知道您已經是兒孫成群的老祖宗?”
宣嬪也湊趣道:“太后娘娘烏髮鶴顏,唇紅齒白,一點也不似我們蒙古的女子,到像是那天上的仙女下凡一般。”
蒙古女子放馬牧羊,風吹日曬,又有高原反應,臉上大多都帶著高原紅的痕跡,只太后幼年進京,常年生活在深宮大宛,又有專人服侍,除了年輕的時候受過順治帝的冷落,中年以後就被康熙奉養,每日裡都有一大幫子后妃們奉承著,心情好不好都沒有人敢跟她高低聲,養尊處優的日子久了,除了上位者的氣質外,外貌條件自然是上佳的,同齡人和她自然是沒法比的,跟別說在草原上被風吹日曬的蒙古大媽們了。
康熙帶來的這許多后妃,也就宜妃和宣嬪能夠在面前多說幾句,貴妃鈕祜祿氏和敏嬪章佳氏都是小心謹慎的人,從來不會隨意出頭和得罪人,聽了宜妃和宣嬪的話,只有奉承附和,絕對不會多說半個字的。
衛琳琅向來入不得太后的眼,也習慣了在一邊做隱形人,不管太后看她的眼神如何,都是一副榮寵不驚的笑模樣。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康熙又十分看重衛琳琅,既然敢把人往這裡帶,那就是不怕人知道自己給了衛琳琅母子私房,就是太后也無權過問,因為牽涉到康熙,太后也眼不見為淨,只丟下衛琳琅和別人說話。
康熙一大早起來就帶著來請安的兒子們並烏力吉和眾隨侍官員們一起,去了胤禩的莊子巡查,胤禩的莊子雖然是新近購置不到一年,但是因為是老莊稼地,胤禩購進之後只是進行了一番規劃,修了一條寬廣的大路和若干小路,又新修了水渠若干,引來泉水灌溉土地。
因為胤禩比農人捨得投資,牛馬也提供充足,對佃戶們也寬厚,佃戶們知道胤禩的身份,工作起來也不敢隨意糊弄,為了能夠在胤禩這裡長期工作,更是用了十二分的心思去打理莊稼,因此,胤禩的莊稼地裡的莊稼看著比周遭的農田裡的作物格外的茂盛。
康熙欣慰的看著綠油油的麥苗,笑呵呵的問烏力吉道:“你可別把地裡的麥苗當韭菜割了回去包餃子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