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二是現官不如現管,江都縣衙就是那直接管著方圓百八十里的現管,自己身家都在縣衙管轄範圍內;
三是李縣尊是個很為本籍土著著想的官員,甘冒得罪鹽商風險驅逐寄籍之人。若背棄了縣衙去府衙報名,那就有點對不住良心,還有被輿論譴責的危險。
一山不容二虎,一場縣試更不可能分兩頭去考,但僵持幾天,府衙和縣衙各不相讓。滿城士紳民眾無不議論紛紛,誰也猜不出未來將會如何。
除了有一大批徽州人去府衙報名外,無論縣裡還是府裡,本籍人報名情況皆是寥寥無幾,大家都在觀望,反正離開考還有一個月,不用著急。
這些都在李佑的預料之中,他也不急,只有真正臨近了考試,局面才會火爆起來,現在還沒到時候。
除了縣試告示之外,揚州府衙與江都縣衙的戰爭在民眾看不見的地方悄然蔓延。
這日,李大人的三個師爺忽然一起到堂上訴苦。
崔師爺先道:“近日本縣上報復核的刑名重案,全被府衙駁回重審,苦不堪言。”
周杰希也不甘人後的抱怨,“向府庫上解夏稅時,本縣屢受刁難,至今進展緩慢,簡直欺人太甚。”
最後莊師爺不緊不慢的稟道:“我縣上報的各種申詳公文,如同石沉大海,往下不知所措。”
雖然還是不明白羅知府為何屢屢主動啟釁,但是對於府尊的心態,李佑已經洞悉的十分清楚了。
這個姓羅的,無非就是倚仗府衙之勢而已,大概他覺得縣衙面對府衙先天不足,受此制約李縣尊奈何不了羅府尊,所以才會肆無忌憚的、蹬鼻子上臉的在公務上不斷生事罷。
一旦牽涉到公務,那就是府衙對縣衙,而不是羅星野對李佑了。兩個月前迎接海尚書時,羅知府還有和李佑單挑的心思,可最終被反擊到體無完膚慘不忍睹,這才吸取了教訓再也不單對單了。
李佑嘆道,看來這位府尊大老爺,也有讀書人眼高手低、不通俗務的通病,真以為憑藉著府衙兩個字就可以百試百靈的鎮住縣衙?府衙和附郭縣縣衙之間的關係從來不是那麼簡單的,羅知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罷。
李大人最喜歡這樣的對手了,既然你對府衙壓制縣衙的下棋規則有信心,那麼本官就徹底打掉你的信心!讓你知道衙門裡的規則是怎麼玩的。
七月十四日,羅知府正在考慮如何誘使考童到府衙報名縣試時,卻見師爺孔先生愁眉苦臉的來尋他。
“東主,卻有一樁不妙事。”孔師爺稟報道:“江都縣的上半年規銀還沒有到,縣衙說停了,不給了。”
這年頭官府裡有名目繁多的陋規,也叫常例銀,用二十一世紀說就是灰色收入,比如錢糧損耗、辦事的好處費、辛苦費之類的。不要小看這部分收入,絕對是衙門裡從正堂官到胥吏收入的大頭。
但是還有個規矩,下級賺的規銀,要繳給上級一半,所謂見面分一半。例如按往年慣例,江都縣每半年要向府衙送四千兩規銀,而揚州府也要向巡撫衙門送規銀。
江都縣是揚州府下轄三州七縣中人口最多、最富裕的縣,經濟比重很大,它上交的規銀佔府衙規銀的三分之一還多。當然,這些都是公門裡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不會拿出到檯面上說的。
羅知府聽到江都縣停了規銀,心裡忍不住算了算。府衙每半年從各州縣收來規銀約莫一萬兩,再給巡撫衙門進貢五千兩,自己留用五千兩。若沒有江都縣這四千兩,給巡撫上供完後府衙所留用就只剩一千兩了。。。
這點銀子夠幹什麼使的,招待幾次貴賓就沒了,而且自己的常例銀也要從這裡面支取啊…羅知府真的感到很肉痛。
或許有人覺得,沒錢就別給巡撫衙門進貢了,只能說這個提議太有創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