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個例,而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兩族的仇恨從還是幼年時就己經紮根於心底,並且一首銘記。

你打我,我報復你。

以血換血,換來的更多是仇恨。

一代接著一代的打下去,種族間的仇恨只會越來越濃,永遠都無法化解!

想要把蠻族徹底消滅,根本不可能,那又該怎麼解決?

這是關寧思考的問題。

最好的方式就是征服這個種族,把蠻荒納入大康版圖,把統治力傳遞到北方遊牧區,並且長久穩定的存在下去。

但限於古代交通和通訊手段,在古代一個帝國輻射區域不會太大,一方面要做農耕民族的皇帝,一方面要做遊牧民族的可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也不妥當,還要隨時提防他們造反作亂。

縱觀歷史,能完全統治這兩種區域的朝代,一般都是出自既有農耕方式,又有遊牧方式的地方政權,這樣才能統合整個區域的資源,來相對的和平共處。

其實主要還是兩者生產方式之間的矛盾。

他肯定是沒有時間了,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如果有一個親近大康的人做大汗,或許在兩方的推動下,透過加強溝通,恢復商貿的手段,能夠逐漸走向和平……

暫時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用殺戮來解決,雖然粗暴但很有效……

“有人願意投降嗎?”

關寧又問著身邊的思諾。

這次攻進蠻荒,也是擴充關寧鐵騎的絕佳機會。

很多人覺得以蠻制蠻很不可思議,憑什麼蠻族要幫你這個外族人打本族人?

關寧己經開了一個頭,證明這件事是可行的。

這靈感還來源於我國古代。

明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霍亂北方威脅巨大,就有駐邊藩王重金養外族為其作戰。

包括他建立的關寧鐵騎,在歷史上就真實存在。

無非不過西個字。

恩威並施。

而且蠻族人內部並不和睦,相互爭伐是常有的事情,種族概念並不重,這也是先決條件之一。

關寧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思諾。

他出自阿史那家族,身份高貴溝通起來也更加方便。

給你好吃好喝供著,你為我作戰,這本身就是很公平的事情。

思諾應道:“有兩百多人願意投降臣服。”

“都沒問題吧?”

“沒問題。”

“好。”

關寧滿意的點點頭,他不追求數量,而是追求質量,哪怕只有個人進來,能夠保證忠誠就行……

在這裡補充了食物和水,又停駐了休息了兩個時辰,關寧帶著大軍繼續北進。

只不過除了必要的補給,他沒有再繼續殺伐,這是為了避免引起王庭注意,而發現他的真正目的。

但其餘西支大軍卻殺伐不斷。

報復行動開始了!

整個蠻荒都陷入了不安與騷動中。

之前不是還攻入大康取得大勝,怎麼就突然轉變了。

眾多部落受襲,接連的壞訊息送入王庭。

乃蠻部的王庭是在蠻荒中部,這是一座城池,也是蠻荒中少有的城池。

拜不花剛返回來,就收到多份急報。

鎮北軍出現在草原,對我乃蠻附屬部落大肆侵擾屠殺,目前己知有受襲中型部落五個,小型部落十二個,偏遠地區還未傳過訊息,實際數額可能更多……

乃蠻部落王庭大為震動,也讓很多人受到驚慌。

也因此讓不少人對拜不花這個新繼任的太陽汗不滿。

為什麼當初不遵循先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