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關寧平靜道:“模具製作方面己經很成熟了,其他還有什麼問題?”

他跟袁溫邊走邊探討著。

袁溫是火器營統領,其冶造局副局丞的職位還兼任著,就負責火炮打造,更加方便。

“問題很多。”

袁溫沉聲道:“模具澆注不太穩定,過程中存在不少缺陷,需要隨時改進,打造一門火炮週期太長。”

關寧點了點頭。

這確實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純粹手工自然做不到流水線上的精準,首先做出來的模具就不可能保證一致。

模具不行,做出來的火炮自然不行。

哪怕是細微的偏差都可能影響到效用,尤其是藥室,身管等重要部位稍有不對,就有可能炸膛!

這是一個在明清時期都無法攻克的技術難題。

火炮想要把炮彈打出去,就要裝填火藥,炮彈越重,火藥越多。

如果火藥裝少了,產生的衝擊力根本不足矣把炮彈打飛出去,沒準炮彈剛出炮膛就掉到了地上。

可能這炮彈最大的威力也就是砸人腳了。

想想這是多麼尷尬的場面。

可要是裝多了,由於炮管是一個封閉空間,就會內部爆炸,即炸膛!

炸膛是相當危險的事情。

在使用火炮中,因炸膛發生的慘劇很多。

因而每一門火炮在正式投運前,都會經過多次試驗,找尋最合理的火藥使用範圍和上限。

又要保證威力,又要保證不炸膛,這就很難做到。

再有製作泥模就很麻煩,耗時極長,好不容易做出來,可能就不能使用。

所以,從火炮正式生產到現在,只算能真正投入使用的,不超過三十門。

誇張麼?

這一點都不誇張,反而是現實。

關寧明白。

像很多小說穿越後,輕輕鬆鬆便造出來威力又大,又沒有問題的火炮,那純粹是胡扯。

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並不是只是說說那麼簡單。

袁溫開口道:“還是要用鐵模具!”

“鐵模具製作精準度高,還能夠重複利用,打造出來缺陷較少。”

關寧看著剛放完炮的第三代元武大炮,通體黝黑光滑,他知道能用泥模做到這種程度確實很不容易。

用鐵模是他想出來的。

“鐵模具做的怎麼樣了?”

“基本快完成了。”

袁溫開口道:“不過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材料不足。”

“按照您的要求,用熟鐵製炮,可熟鐵的產量太低了。”

熟鐵就是鋼。

最早製作火炮用的材料都是銅,銅的硬度和耐火性更好,做出的火炮確實很有保證。

但銅火炮的造價太高了。

銅可是制幣的主要金屬,可想而知。

再就是用鐵。

鐵也分生鐵和熟鐵。

生鐵做出的武器都不太好,又怎麼能造炮。

明清時期,看似造出了很多火炮,其實就是生鐵所制,產量擴大了,質量卻很差。

是偽劣產品。

所以關寧將煉熟鐵提到了第一要務,本質就是鍊鋼。

所以這都是環環相扣的。

想要做什麼,必須要做到什麼。

這就是工業發展的正常規律。

“熟鐵產量不高麼?”

關寧開口道:“朕己經責令地方上繳鐵礦石給工部,新朝建立後,收回了好幾座原屬於貴族私產的鐵礦,都全力供應工部,就算不足,也不至於短缺到如此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