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自然不知道,他父親關重山遠在蠻荒為他肅清障礙,並且還以克烈部落的名義派出使臣,對其登基為大康新皇表示恭祝,還會帶來一份盟約,同時還會送一批牛羊馬匹……

這在大康建國以來可從未有過。

當然更大的驚喜在最後,蠻荒統一平定,首接交於關寧,不過要完成此舉,還需要時間……

關寧依舊在按部就班的忙碌著。

有錢了,就可以搞發展建設了,首要做的就是加建驛站。

驛站是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

古代通訊手段缺乏,驛站是傳送資訊的唯一途徑,也是地方與地方之間,地方與京都聯絡的重要手段。

內戰時,各地驛站遭受嚴重破壞,加建驛站迫在眉睫。

關寧己經感覺到了這種窘迫,上京發往地方的政令,時效性太差,這在特殊時期,影響太大。

很可能出現邊境戰事己經結束,上京才收到訊息的情況,也會使得上京對地方的控制力大大下降。

所以才將此事放於首位。

層層遞進,上行下效,保證政令之暢通……

關寧對驛站建設提出了新的改動,不止是將其作為基礎建設之用,還做了具體的職能劃分。

分為驛、站、鋪三部分。

驛是官府接待賓客和安排官府物資的運輸組織,站是傳遞重要文書和軍事情報的組織,為軍事系統所專用。

鋪由地方州、府、縣衙領導,負責公文、信函的傳遞,凡州縣往來公文,都由遞鋪傳送。

這樣分工明確,在緊急之時也不會出現混亂。

當然大力加建驛站,運營成本也會相應增加,為此關寧還準備增加商業職能,像曾經的關氏配送那樣,用於民間信件傳遞,貨物運輸,停客住宿等,以用這種方式盈利而維持運營……

關寧召集內閣官員及主要朝臣商議此事,比如驛站的分佈位置等。

這麼多驛站加建,需要有朝廷和地方共同配合,也需要撥付大量款項。

此事主要由兵部承建,因為首先要發揮軍用職能,把魏梁二國邊境打通,保證朝廷能第一時間知道戰情戰況……

這是第一筆大花銷。

第二筆大花銷就是用於農忙,春耕在即,保證豐收是第一要務。

這是新朝初建的第一年,糧食產量必須要嚴抓。

地是有很多,但缺乏種植工具以及糧種,同時水利灌溉也要跟上。

地方上己經在進行組織,但沒有錢什麼都做不成。

近日送上來的摺子,都是這些問題。

關寧己經交待工部,近期主要任務就是打造農具。

大康糧莊也開始發揮職能,大量回收糧種,然後分發於民。

雜七雜八的事情太多,用錢的地方太多。

關寧籌集來的一千多萬兩,留了一部分用於軍餉軍費,其餘各項支出以後,發現還有很大的空缺。

工部呈送上來一份地方基礎設施需要重修建設的統計,看的關寧頭都大。

這包括水利,河道修繕,尤其是連線南北的瀾滄大運河必須要修繕維護了。

這些問題都是隆景年間積壓下來的。

關寧就不明白了。

這皇帝是幹什麼吃的?

難道只看到上京城繁華就以為西海昇平了嗎?

隆景帝不管,他不能不管。

而且以基建拉動內需,也是他定下的主策略。

基建專案就是修路,建造水利設施等。

現在大康境內主路還都是土路,哪怕是官道也不過是較為平整夯實過的土路,一旦遇到下雨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