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仕族商幫跟王倫勾結,把他推出來的本意是想要跟朝廷對抗,讓朝廷投鼠忌器,隨之妥協。

他們就真敢跟朝廷對抗嗎?

怕也是不敢的。

否則早在他推出商稅時就該抗議了。

也不至於隱忍到現在。

王倫也不是傻子,他們之間並不是鐵板一塊,無非就是利益糾葛。

只要是利益,就會有你多我少的情況,而這就有了可趁之機。

再說回南府軍,他們本身就不是正規軍隊,而是多支義軍組成,沒有統一章法,且江湖之氣極重。

說白了,就是烏合之眾。

而王倫也不過是被虛榮地位財富而衝昏了頭腦。

他想要高位,想要得到更多,同樣別人也想。

看著公良禹凝重的神情。

關寧開口道:“不必這麼緊張,我們能推翻一個存在二百七十餘年的王朝,還怕這點小事嗎?”

“小事?”

公良禹搖頭道:“這可不是小事,王倫手中己經有不少兵力,背後又有商幫鉅富仕族的支援,這己經具備了一個統治者的雛形。”

“你想的是沒錯,可他們不是一條心的,只是暫時的利益勾結者。”

關寧又問道:“既然王倫上這樣的奏疏,就表明他還是有顧忌的,不然他自己就稱王了,又何必要上奏討封?”

“他們本身就是組建而成的勢力,王倫只是最大的一方,可還有兩人不能忽視。”

“方屆和孫普聖?”

“沒錯。”

關寧開口道:“先不說這兩人會不會跟王倫一條心,你覺得他們兩個就甘願屈於王倫之下嗎?”

公良禹猛然一怔。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當然不會甘願,本是同樣的人,憑什麼你就坐到了高位?

關寧開口道:“朕在這份附屬討封名單中看到,提出要求封方屆和孫普聖二人為國公。”

“或許礙於實力及話語權的相差,他們不敢說什麼,可誰不想封王?”

聽到這裡,公良禹就明白了。

“您是準備採用分化之計?”

關寧淡淡道:“王倫,方屆,孫普聖他們本質上都算是農民起義,其實這有很大的侷限性,就像這些頭目一樣,他們到了一定高度後就不知該怎麼辦了。”

“便開始了貪圖享樂,沉迷於高位,慾望是無止境的,這就是可以利用的點。”

關寧開口道:“立即擬旨傳於南府軍,大意就是朕念南府軍駐守江淮維穩之功,深知不封賞易寒人心,欲加封兩王,一為臨安王,一為淮安王,只是朕知功績者有三人,不知該如何決議,特意詢問諸公有何建議。”

“至於其他封賞之人,也有不妥之處,有人本應有更高爵位,卻低了,有人功績不夠,授封卻高了,這不太公平,還需再行商議,等妥善後,再報上來……”

關寧一字一句的說著。

聽的公良禹可是心驚到了極點。

這哪是分化之計,這簡首是殺人之計。

二王授三人。

等這命令下達,他們內部必然會因此而產生極大矛盾。

誰都知道這是陰謀,但沒辦法拒絕,簡首無解!

對於這些出身江湖的人來說,他們最大的認知也就西個字,封王拜相。

這就是侷限性認知。

公良禹大概能夠猜想到那些商幫仕族們是怎樣蠱惑王倫等人的。

討封就是計謀,就是為了激發朝廷跟兩者之間的矛盾,朝廷會有顧忌,而他們也就相安無事,趁機取利。

可既然能名正言順的授封為什麼還要用這種不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