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太子丟不丟得起這個人。

仔細一想,除開太子,下一個從上書房結業的兒子還真是胤祜,三阿哥和四阿哥一個比他大三歲,一個大兩歲,若他們加把勁,也許三人能趕在一起結業。

只可惜,他們二人耽擱了一年半,怕是趕不上了。

到時候,胤祜能趕在幾個哥哥前從上書房結業。

也不能怪三阿哥和四阿哥,只能說胤祜會給自己爭取好處,進學前就把結業時間給定下來了。

康熙又道:「老三和老四不丟人,年齡差距不算大。你就不一樣了,你自己看著安排,別讓你弟弟跑在你前面。」

太子點點頭:「兒臣心裡有數,皇阿瑪不必費心。」

……

把太子打發走了,康熙下午去慈寧宮請安,又說起這事。

「保成樣樣都好,就是心太野,總想往外面飄。」

太皇太后吃著松子,斜了他一眼。

「你不會想辦法留住他嗎?早點給他娶個太子妃,再生幾個小娃娃,皇后和小六也在宮裡,他能往哪裡飄?」

「他人在,心不在。」康熙也憂愁。

古往今來那些皇帝,誰家皇子長成了還不惦記皇位?偏偏他的這些兒子一個個心思不在,連太子這個名正言順的繼承人都不惦記。

無人惦記,他自己先急起來了。

就怕太子帶著一群兄弟去海外,飄著飄著就不回來了。

「你自己想辦法。」太皇太后不想理他,頓了下,又瞄了他一眼:「你讓他去吏部幫忙,又不是將吏部交給他管。這算什麼沾過權勢?頂多就是去幹活罷了!」

至少要康熙肯放權,太子又掌過權,才算手裡沾過權勢。

去吏部幫忙真的算不上。

說到這裡,太皇太后神色一肅:「你自己好好把握,在你沒準備要放權的時候,別拿權勢去引…誘孩子,免得他渴望權勢了,你又把著不放。到時候又成了他的罪過。」

拿權勢吊著人家,又捨不得給。

與養蠱無異,早晚會遭到反噬。

……

進入了康熙二十七年。

太皇太后依然健在,老太太胃口好睡眠也好,只要不生病,再活個年應該不成問題,成天窩在慈寧宮裡,很少去外面走動,近幾年宮宴也不參加了。

棒國使臣在刑部大牢裡過了個年。

無人傳信去棒國,一來大雪封山,二來每年棒國使臣都是在大清過年,人還在大清,棒國也不會發現什麼。

只等開春後再傳訊息去棒國。

胤祜盼著早日入春,說好的讓他們去種地,到現在還沒影。

皇后見胤祜著急,又在康熙面前提過兩回。

直到春分,康熙帶著群臣出城視察春耕,還把胤祜捎帶上了,過後沒有回宮,直接去了胤祜的莊子上。

當然,也沒忘記帶上胤祜。

「皇阿瑪,咱們來我的莊子上種地?」胤祜還懵著呢。

「不是你想來種地?」康熙能不瞭解自己兒子?

若不是胤祜想下地,皇后也不會一而再地提醒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他有心想試探一下太子。

出宮後,他把朝政交給太子打理。

也不是真的放手,他留了人在宮裡盯著太子。

康熙想讓太子體會一下大權在握的美妙,常來他面前當個孝順兒子,別見天地往火器營跑。與其把心思放在海外,不如哄著他早些放權,當個手裡有實權的太子。

胤祜不太敢看他。

唯恐康熙發現倆人所想的種地有差距。

「皇阿瑪,明年我們還來嗎?」

「你確定明年還想來?」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