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四章 軍權下放(第2/2頁)
章節報錯
指揮使控制的兵力。
唐末五代正處在巨大的轉型期,軍制也比較混亂。
李曄原定一都為五百人,設都頭,但實際上大戰之時,很多都超過一千人。
一指揮為三千人,而如今的幾個指揮使,如高行周、楊師厚所部超過萬人。
兵制和兵權是唐末無法迴避的問題,關係到政權的穩定,和唐軍今後的發展。
唐末各藩鎮其實也都在演變之中,如節度使掌握軍政財三權,但軍權實際上操控在都知兵馬使手上,一般節度使都是以自己和兒子兼任,或者乾脆不設此職。
無論設不設此職,軍權都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繞不過去的坎兒。
並非不相信楊師厚、周雲翼、高行周等人的忠誠。
而是五代這個大環境,即使將領忠心耿耿,也會被部下推著造反。
李嗣源和郭威都是經典案例。
利益驅使底層以下克上,權力面前,君臣父子都靠邊站。
當然,李曄可以為了自己以及後代的皇位穩固,學習大宋,以文御武,揮刀自宮,讓大宋提前到來,犧牲整個民族的朝氣,換一家一姓之昌榮。
但,這不是李曄想要的。
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穩定和繁榮,如同沙樓一樣,一戳就倒。
即使他的靈魂依舊是個宅男,是個屌絲,也做不出如此無恥的事。
李曄隱隱感覺自己來到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
而且,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要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
盲目套用前後世的制度,只能是空中樓閣。
王莽已經給出了明證。
“今強者規田以千數,弱者曾無立錐之居,父子夫婦終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
全國土地全部收歸國有,改稱“王田”,禁止買賣,並按人均分配使用權。
夠先進了吧?土、改都玩出來了。
最後被百姓們提著腦袋,“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人頭還成了歷代皇帝的收藏品,大概想研究一下他腦子裡究竟在想些什麼?
“陛下?”李巨川輕聲呼喚將李曄拉回了現實。
閣中趙崇凝、韓偓、薛廣衡都看著他。
“擢升周雲翼、高行周、楊師厚、李筠、拓跋雲歸為副都指揮使。”
軍權下放是遲早的事,有功不賞才是大問題。
李曄一拍腦袋,看來還是武人們給自己的心理陰影太大了,才患得患失,這一路走來,也基本都是按照預期而來。
沒人天生想提著腦袋造反。
還是那句話,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大大方方。
只要抓住底層軍心,再規範制度,左手皇城司,右手忠義堂,不信有誰能玩出花樣來。
至於以後?
先復興大唐再說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