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日之間,筑前、筑後、肥前迅速淪陷。

亡國之戰近在眼前,醍醐、忠平再也不能裝糊塗了。

大唐攻滅百濟的時候,甄萱就向倭人求援過,當時攝政的藤原時平置若罔聞,一心鞏固權力。

與海賊相比,王審知是龐然大物,與王審知相比,大唐更是潛藏在水下的巨鱷。

劉知俊的大名在倭人中亦有耳聞,渤海國向來與倭國親密,當初遣唐使的學費還是渤海國出的。

遼東血戰,渤海人乘州浮海,把左威衛大將軍的威名也帶到了倭土。

藤原忠平啟用鎮守府將軍平良持,總領山、山陽道、西海道、南海道諸軍,抵禦大唐與王審知。

名頭給的很大,實則並沒有什麼權力。

此時的倭國也處在歷史的轉型期,全面唐化,隨著班田制的解體,也形成了藩鎮割據之勢,只是沒有大唐這麼激烈。

倭朝腐朽、地方崛起是其大勢。

朝廷無力壓制地方,連鎮壓地方叛亂的戰力都沒有,導致豪強們的武、士階層逐漸崛起。

歷史上平安時代中後期的叛亂,都是豪強們的武、士鎮壓的。

藤原忠平與醍醐為策萬全,又封經基為守護大將軍,賜姓源,是為源經基,招募武、士,訓練士卒。

臨陣磨刀,總算為倭國聚集起一支軍隊。

東山道、東海道也有忠於倭王的豪強、大莊園主,積極響應源經基,組成聯軍,圍剿畿內道肆虐的海賊。

進入五月,倭國形勢進一步惡化。

福建水軍封鎖內海,蠶食伊予、贊岐,四國全境落入王審知囊中。

地方豪強的武、士帶來了一定的傷害。

兵力雖少,但極其悍勇,死命前衝,遠則用弓矛,近則用倭刀,數次切入陣中。

但在幾萬大軍團大陣列中,幾百武、士的作用實在微不足道。

王審知對倭人武力瞭如指掌,破了這幾百武、士,後面農夫組成雜兵不堪一擊。

也許這種精銳武、士配以雜兵的模式適合倭島的村戰,但在中土動輒幾萬、十幾萬的大會戰面前,實在上不了檯面。

自隋末以來,中土與突厥戰、與吐蕃戰、與契丹戰,又與自己戰,戰法、戰術不知領先倭人多少倍。

冷兵器時代,唐軍是毫無疑問的王者之一。

兩百年前,白江口大戰,倭人還能湊出千艘小船,而到了現在,倭人水軍幾乎成了擺設,連沿海海賊都剿滅不了,又怎麼打的贏王審知的大船隊?

制海權在王審知手中,倭人全面落入下風。

倭國大軍雲集在平安京,緊張的盯著形勢的轉變。

可惜這個時代在李曄與王審知的精心算計下,神風不會再保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