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個案的具體情況反映了一定的生活真實,但要反映全部代表所有的方面,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兩個個案反映出:消費作為一種形塑社會關係的力量已經開始發生作用,這種作用的結果,不外乎透過排斥與趨近達到社會關係的整合,這樣建構的社會關係同原來那種跨階層式的社會關係相比,可能社會跨度開始變小,而且同質性更強,如此一來自然封閉性可能也更強了。因為當社會交往更多地與消費或者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與生活方式的選擇相聯絡時,這其實同時也是對社會網路的一種篩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社會關係更多地由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來決定,本身就是另一種分合的過程,在這種過程中,不斷結合起來的社會關係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消費方式或者生活方式一致性中所隱匿的社會階層等級關係。因此,城市中產階層本身也正是在這種消費與社會關係的關聯中進行另一種社會區隔,透過這種社會區隔,形成他們自己的人際互動圈,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圈子更多地屬於中產階層的圈子,它可能會與其他階層有所關聯,但這種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階層消費的社會效應(8)

消費觀念的分化:由傳統走向現代

中國城市消費革命的結果不僅使得消費品市場與城市居民的消費生活都有很大的飛躍與提升,更重要的是這場消費革命帶來人們的消費方式、消費觀念、價值觀念乃至於生活方式上的變化,這樣一種革命不僅體現在物質生活中,同時體現在對於人們的精神世界與生活理念的影響。看不到這種影響,就看到消費革命所帶來的本質變化即人的變化、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的變化。在這種由生產到消費、由傳統向時尚、由單一到多元、由節流到開源、由保守向前衛等等的一系列變化中,消費觀念的變化是最為直接的體現。正如齊美爾所說,同保守的上流社會相比,中產階層總是激進的,同並不富裕的社會下層相比,中產階層有一定的經濟力量的支援。因此,他們總是天生求新、求變的,而在時尚與消費中,中產階層的這種社會能量得到了更大的釋放與激發。奧爾格·齊美爾:《時尚的哲學》,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第72~93頁。在我國城市消費革命中,城市中產階層家庭無疑成為其中的主要力量。同中國的現代化程序一樣,消費革命的程序其實也是由傳統消費觀念不斷邁向現代消費觀念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表現最為積極的是城市中產階層,受影響較大的也是中產階層。如果說,中國城市的消費革命主要是由中產階層推動的,那麼中產階層參與並推動的這場消費革命本身也是他們自我的一種洗禮與蛻變過程,他們是革命者,同時也是被革命者。在這場他們發起的、表面看來主要是物質消費革命但背後實則是精神革命的過程中,中產階層的內心世界所承受的衝擊與震動、他們所經歷的衝突與適應都遠遠大於其他社會群體,也就是說,他們推動的這場革命改變最大的是他們自身。

正如我們不斷強調的,中產階層在中國是第一代,他們是嵌入於中國特定的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在這樣繼往開來的歷史時期,一切的行為都帶有傳統的舊跡,同時也有現代增加的新痕。儘管擺脫過去可能一度是人們最為強烈的願望,但也只能是願望,因為只要有了過去,就不可能完全擺脫;雖然也無限憧憬、崇尚現代,但現代卻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走進的。因此,在前面的五城市調查已經我們看到,中產階層的消費觀念本身只是一種傳統與現代的糾結。對於處於消費轉型時期的中產階層而言,他們首先是嚮往並追求現代並在一定程度上不斷與傳統告別,但他們是也只能是處於傳統與現代夾縫中生存的消費者。這一點,不僅僅是基於轉型時期的一種理論搬用,更多的是基於對感性調查的理性思考。

在較為理想的理論研究中,為了描述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