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笑:“我還從未見過艾晴這樣呢。對了,你一直喊我鳩摩羅什,鳩摩羅什是我的漢文名麼?”

我點頭。丘莫若吉波是他的梵文名,“丘莫若”不就是“鳩摩羅”麼?但是“吉波”怎麼變成“什”的?鳩摩羅什,這個不知誰給他翻譯的名字,的確比我隨便用“丘莫若吉波”文雅許多。而我之所以一直沒認出他,一是自己把時代搞錯了,以為到了漢之前的“秦”。二,也是這個“吉波”與“什”發音相差太大。所以我一直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每天相處的是與玄奘一樣偉大的中國佛教翻譯家。

問他這個梵文名字是什麼意思,他說“鳩摩羅”是他父親的姓,意為“童子”。“吉波”是他母親的名,意為“壽”,所以他的名字漢文含義可以是“童壽”。 用父親的姓,母親的名起名字是天竺的風俗,有時還要再加入其它寓意,所以天竺人的名字都很長。難怪以前看佛教史時,那些西域和印度僧人的名字怎麼也記不住,實在是太長太難唸了。

我記得他父親名叫鳩摩羅炎,而我之前給他母親起的音譯名“吉波”其實早已有了約定俗成的中文翻譯了,是耆婆。西域和印度僧人用的是自己俗世名字,不像中原地區僧人另取法號。

他將素描本推到我面前:“你能把我的漢文名寫下來麼?”

我一筆一劃寫下:鳩-摩-羅-什

他仔細地看,又念一遍,抬頭看我,眼底盡是喜色:“好,鳩摩羅什。既是艾晴取的,我從此漢文名就叫鳩-摩-羅-什!”

我猛地抬頭,看到他清澈眼波里濃濃的笑意。突然神思恍惚,茫茫然不知身處何方。從來沒有記載是誰給他起的漢文名,難道是我?我在21世紀讀到他的名字,居然是同一個我在一千六百五十年前起的。也就是說,我的穿越時空,我與他的相遇,都是必然。這是怎樣的邏輯關係?我到底遊離於歷史之外,還是我在不知不覺間已然融入了這個時代?

我要辭職(修改)

我跟鳩摩羅什母子還有溫宿國王大臣一起在城門外迎接龜茲王。既然知道他就是鳩摩羅什,我當然就知道為什麼這個文述爾聽上去這麼耳熟。原來是溫宿,是新疆阿克蘇旁邊的一個縣。兩千年前這裡是個很小的國家,隸屬於龜茲。

而這個小國之所以能在我腦中留下印象,還是因為鳩摩羅什。那場辯論在歷史上被稱為溫宿論戰,是鳩摩羅什少年成名的一個重要事件。書上的確說過,因為這場論戰,鳩摩羅什“聲滿蔥左,譽宣海外”,“諸國皆聘以重器”,所以龜茲王得親自出馬,迎接鳩摩羅什回國,免得被其它國家捷足先登。

眼下這個歡迎儀式越發隆重,地上鋪著紅毯一直到王宮。音樂聲不絕於耳,鮮花不斷拋撒。記得這個國王名字叫白純,白家是班超扶植起來的,班超的西域都護府就設在龜茲。從班超時代一直到唐末龜茲被回鶻滅亡,八百年間基本都是白家人做王。

打量這個龜茲王白純,跟耆婆長的挺像,也是細白面板,高鼻深目,眼睛很大,褐色眼珠,眉庭開闊。看上去不到四十歲,年輕時應該長得不錯,可惜現在身材走樣。不像其他人的髮式是剪髮及肩,他前額短髮中分,但是額後長髮盤到頭頂,系以綵帶,垂在後面。

有意思的是他的頭也是扁的,我記得玄奘《大唐西域記》裡就記載過龜茲以扁為美,他們用木板壓小孩子稚嫩的腦袋。不過只有王室貴族才能壓扁頭。幸好鳩摩羅什從小出家,不然一代帥哥的形象就這麼被毀了,多可惜。

繼續看國王的穿著。他也跟其他男人一樣穿翻領窄袖束腰式短袍,高及膝蓋的靴子,但是另外套有一件半袖衫,用金線繡出複雜的圖案。他身後佩劍,手上還有一柄短劍,看來龜茲王對劍的愛好不一般。

看到鳩摩羅什母子,龜茲王大步上前,激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