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泰兒表現出了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雖然作腔作勢一向不是他所喜歡的,然而,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困惑和儘早打發這些人走,他也只有這樣做了。

他原來的戰略是要讓艾倫伯爾駐留艦隊保持近乎毫髮無傷的狀態,確保日後有最高的戰力作自由的行動,但面對李麗這種擅長用兵者所採取的,將戰鬥本身目的化的消耗戰。

因此阿泰兒也不得不相應付出相當的代價,而這種事態的發展可以說是與他的希望背道而馳的。而現在,眼前又有這一群歇斯底里的市民。

&ldo;不要擔心,沒有問題的,我們一定會將你們平平安安送到首都。&rdo;

阿泰兒這樣對充滿了不安和不滿的居民代表們保證。然而事實上,他自己都不知道該向誰要求保證。

說他是個無神論者倒不如說他是個不信神佛的人,所以他一點也不想把自己和別人的命運交給那未曾謀面的神。

自古以來,正義只存在於人們憤怒可及之地,同樣的,成功只存在於人類的能力範圍之內。由此而觀之,阿泰兒要一個人挑起五百萬軍民的生命擔子實在是太重了。

像李麗那麼敏銳的人,應該可以使事態的本質單純化,再加以掌握的。他知道,阿泰兒能選擇的路只有留在艾倫伯爾或者離開,不外乎這兩者之一。

而在這個骨節眼的時候,他強化了攻勢是要阻礙阿泰兒離開?或是要削弱阿泰兒及艾倫伯爾要塞的戰力?

不管目的何在,對李麗而言,都不致造成不利。對於眼前這個充分利用有利條件不斷地展開強攻、不予對方任何喘息機會的敵將,阿泰兒除了感嘆之外,也覺得可恨。

阿泰兒艦隊的中級指揮官們,為了控制自己和部下的欲求不滿,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

因為阿泰兒司令官遲遲不下令出擊,好不容易下了一道命令,也是嚴格禁止離開要塞主炮的射程範圍之外。

負責指揮出擊的亞波羅少將在承受住激烈的炮火之後,和敵方展開了近距離肉搏戰,他巧妙地憑藉了要塞發出來的炮擊,把帝國軍趕出主炮射程之外。

然而,以帝國軍的立場來看,退卻泰半是經過精心計算的,目的在於引誘同盟軍追擊。

亞波羅拼命制止了那些上了對方的當想衝上前去的同伴,但是,卻仍被憤憤不平的中級指揮官們推舉出來要求阿泰兒再下令出擊。

阿泰兒瞥了一眼軍官學校的學弟,回答道:&ldo;不行!&rdo;

&ldo;這不像小孩子要零用錢花用,光一句&l;不行&r;就可以了事的。士兵們計程車氣也得考慮進去呀!請允許我們再戰!&rdo;

&ldo;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行!&rdo;

阿泰兒以守財奴般冷峻的語氣拒絕了。亞波羅知道再交涉也沒用,只得忿忿不平地退出去。

事實上,阿泰兒的心態的確就像守財奴一樣。要讓艦隊毫髮無傷、維持戰力,就必須按兵不動,閉門不出,如無必要,就不要把精神和物質上的能源消耗在戰場上。

既然他把價值觀放在儘可能避免任何損失上,他的思考方式就必須像個守財奴,這個自覺讓他自己也感到很無奈和沮喪。

對他而言,&ldo;奇蹟的秦&rdo;這個名號著實讓他極為困惑。其中孕育著人們過度信賴的危險性。

士兵和市民們都相信,阿泰兒司令官會想出辦法解決問題的。但是,被信任的人卻不能依賴求助於任何人。

阿泰兒既不是全能也不是萬能,事實在本質上他甚至一點也不勤勉。同盟軍最前線的指揮官中沒有人像他那麼懂得打發休假日的。

他的戰略和戰術的最大重點也在於&ldo;儘可能地輕鬆取勝&rdo;。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