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高齡的趙茂峰老先生為本書題寫書名,並贈予書法作品,在此謹致衷心的感謝!

連建偉2010年4月16日於杭州自度齋

引言(1)

引言

非常高興今天有緣在一起相聚。在座的有好多是我過去的學生,聽過我的課。這一次課,跟以往的課不一樣,是講中華傳統文化。因為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要求,名中醫帶徒要開課,要開四大經典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當時我是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長,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會,接受下來的任務。這個任務既然接下來了,就要做好。在講《金匱》、《溫病》等四大經典課的時候,我曾經請幾位老教師來給大家講。那麼,中華傳統文化這門課呢,由於一時沒有合適的老師講,所以我就說,由我來講,但這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今天給大家講中華傳統文化《國學精要》。

今天給大家的講義,前邊先有兩篇文章,是把這門課的來龍去脈,包括我為什麼要用這個版本,給大家作個說明。

第一篇,就是我寫的代序《關於弘揚中華文化加強國學教育的提案》。這是在2009年3月份,我在開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的時候,提出的提案。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涵著巨大的精神力量,起到以文教化的作用。這就叫文化,“文”主要是起到教化的作用。那麼,什麼叫“文”呢?在《易經》裡就說到:“物相雜,故曰文。”所謂“物相雜,故曰文”,也就是多種衣物、多種顏色都集中在一塊,叫做“文”。《禮記》說:“五色成文。”“文”是一種美好的象徵。所謂“文化”,是美好的東西,使得社會上的各種東西,都具有了美好之意。所以叫做“以文化之”。那麼,中華文化的核心就是:美好和諧,摒除邪惡。

2009年1月16日,溫家寶總理在新聘的國務院參事以及中央文史館館員的聘書頒發儀式上強調指出:“‘文以載道’,文化更具永久性,文化的力量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化解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等種種矛盾,必須依靠文化的薰陶、教化和激勵作用。”國務院的參事、中央文史館的館員都是要溫家寶親自發聘書的。由總理親自任命,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溫總理在發聘書的儀式上講“文以載道”。因為現代的矛盾很多啊,怎麼樣化解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矛盾,就必須依靠文化的薰陶、教化和激勵作用。

引言(2)

國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創造的傳統文化的總稱。其中確實有許許多多值得繼承和發揚的精華。比如孫中山先生提倡“天下為公”,這四個字就出自西漢·戴聖編的《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個戴聖是西漢的人,比東漢、比張仲景那個年代還要早,也就是兩千多年前。大道,是大道理,也就是正道。我們行正道就要“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我的理解也就是要德才兼備,這個“賢”就是“德”,“能”就是“才”。“講信修睦”,這個“信”就是誠信,“睦”就是“和諧”。所以了不起啊!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早就給我們講了怎麼樣才能把社會搞好,就是要提倡“天下為公”,選人要德才兼備,整個社會要講誠信、講和睦,所以孫中山先生就大力提倡“天下為公”。我們到了南京中山陵、包括臺灣的國父紀念堂、包括孫中山的老家——廣東的中山市,牆上就是“天下為公”四個字。

目前,以胡錦濤同志為首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它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我查閱的一些古書,在成書於戰國時期的《管子·霸言》中就提出:“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