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都會比白天要小一些,再加上到了夜間靖海艦還要擔負起警戒的任務,所以靖海艦夜間活動要比白天頻繁。
發現敵襲的靖海艦往回走了不遠,便遇到兩艘迎面趕來支援他的靖海艦。由於他們的位置相對靠後,所以並沒有看到敵襲的船隊。在他們看來,三艘靖海艦上面,總共有三十枚炮彈,即便是遇到對方的主力戰艦,也是有的一拼的。
發現敵襲的那艘靖海艦一邊往他們這邊趕,一邊大聲的告訴他們,前來襲擊的敵方船隊數量達到數百艘之多,而且大都裝有易燃之物,不是他們三艘戰船所能抗衡的。讓他們趕緊把情況報告回去,讓主力艦隊用密集的炮火封鎖這一區域
位置最靠近主力艦隊的那艘靖海艦,在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即調轉船頭往回趕。並且把這一訊息傳遞給了他後面正在趕來的戰船。就這樣經過一次次的傳遞,訊息很快的便傳到了艦隊的旗艦上。
一炷香的時間以後,大唐艦隊的炮火,開始向距離艦隊五至十里的區域,全力的傾灑炮彈。頃刻間這一區域便被密集的炮火所籠罩,夜間的能見度幾乎為零,根本就談不上什麼準確度,但是即便是這樣,仍舊有大量的百濟漁船被炮火擊中,並且燃起熊熊大火。
隨著被炮火引燃的漁船越來越多,這一片區域在大火的映照下,變得越來越明亮,這也使得百濟的漁船再也無所遁形。整支前來偷襲的船隊,全部呈現在大唐艦隊的打擊範圍之內。眼見不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已經無法脫離出戰圈,百濟的船隊索性全力的向大唐的艦隊發起衝鋒。
如果說當初大唐的巡邏船,再晚一點發現他們的話,等到他們進入到五里範圍以內,也許他們還有機會對大唐的艦隊構成威脅。但是十里的距離顯得太過遙遠,正常情況下人的體力以及爆發力,根本就難以支撐下來如此長距離的衝刺。再加上密集炮火的阻攔,當他們剛剛接近到五里左右的距離時,就已經是強弩之末。偏偏就在這個時候,負責巡邏的大唐靖海艦完成了集結,在艦隊的前方構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禦陣線。透過他們靈活快速的機動性,再加上堪稱強大的火力配置,使得剛剛僥倖衝過炮火封鎖區的百濟漁船,又進入到另外一場噩夢之中。
能夠從炮火封鎖區域衝出來的百濟漁船,此刻最多也不過三百艘左右,這其中還包含著一些已經受損或者起火的漁船。而攔在他們前面的,是總數達到四百艘的靖海艦(另外的一百艘在其他方位擔任警戒任務)。一對一的正面較量,船上裝滿了易燃物品,卻沒有任何的攻擊手段的漁船,有哪裡是武裝到牙齒的靖海艦的對手。靖海艦上的水兵,可不會和他們講什麼公平不公平,直接把炮口放平進行平射。一炮一個,很快的那些個倖存的漁船,便被靖海艦給送上了天。
整個戰鬥持續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時辰,前來偷襲的一千艘百濟漁船,便在大唐的猛烈炮火之下煙消雲散。
第二天上午,大唐的艦隊離開了熊津江江口,轉而沿著海岸向南行進。根據李世民的指示,途中經過的任何城池都要予以炮擊,直至抵達百濟與新羅的交界處,在攻取下濟州島以後,艦艦隊便駐紮在那裡,然後再聽取下一步的指令。
就在艦隊離開的同時,大唐的十萬登陸部隊開始沿著熊津江,向百濟的首都泗沘。
舌林郡距離熊津江江口只有不到二十里的距離,此前一天準備在江口伏擊大唐軍隊的百濟軍隊,在遭受到大唐艦隊的猛烈炮擊之後,便退守到了這裡。加上城內原本就有的兩千士卒,勉強的湊夠了五萬人馬。不甘心就此失敗的百濟將軍,將這五萬人馬拉出城外,潛伏於熊津江北岸的韓山之上,想要在大唐軍隊過去之後,悄悄地尾隨前進。等到大唐軍隊攻城之時,趁機從後面掩殺而來,形成前後夾擊之勢,從而一舉將大唐的這十萬人馬盡數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