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衛國這也不算是含糊其辭,古瓷鑑定並不是他的強項,在古玩這一行,很多人打眼就是因為一時鑽入了牛角尖,對自己並不瞭解的型別出手,陷入了一葉障目的魔怔狀態當中,被坑的傾家蕩產、一蹶不振的也有。

徐久照用蔣忻的小放大鏡觀察著燻爐的釉面,對於剛才他們所說的沒有開片的情況特別的注意了一下。

注意到了一點非常不起眼的細節,徐久照的唇角一彎,他收起放大鏡,小心的捧起燻爐看了看他們所說發黃發灰的底部。徐久照用手指摸了摸底部的沒有釉質的胎體,心裡有了譜。

他放好燻爐,抬眼的時候又看到燻爐蓋上那些小孔,他伸出手,把爐蓋開啟。出乎他意料的是這隻燻爐並不是影青瓷那種胎薄如紙的型別,胎壁有5、6毫米的厚薄。

這讓他感到意外。

在他的所知裡,影青瓷的御貢品可沒有這種厚度的。影青瓷最薄的時候只有一毫米,5、6毫米可以說的上是厚了。雖然這個厚度的胎壁並不影響透光性,不過御貢品依然會挑選薄的送上去。

徐久照眼睛移到蓋子上,那不是一個單純的蓋子,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塞子,造型是蓮蓬的樣子。

徐久照手指捏著蓋子的邊,若有所思的看著上邊的那些小孔。

“年輕人,看出什麼沒有?”燻爐主人對徐久照說道。

徐久照把蓋子放回去蓋好,直起身說道:“是一件非常好的三足燻爐。”

燻爐主人這話聽多了,只是微笑沒再說別的話,顯然不認為徐久照這麼一個年紀輕輕的人能夠說出什麼道道來。

徐久照回到蔣忻的身邊,輕輕的衝他頷首,蔣忻目光一閃,自然而然的帶著幾人慢慢的後退了幾步。

“你看的怎麼樣?”蔣忻悄然問道。

“是真品。”徐久照肯定的說道。

“哦?”蔣衛國也低聲說道:“他們剛才把這瓷器真品和贗品的理由都說盡了,對他們所說認為贗品的地方,你有不同意見?”

徐久照十分自信的說道:“對於他們說的底部發黃灰的現象,我想我知道是怎麼回事。那並不是從胎體當中滲出的,也不是墊圈遺留的痕跡,而是匣缽當中的新增物跟胎體表面在燃燒的過程當中起反應造成的。”

如果不是這段時間學習的各種對於古代陶瓷技術的解析,徐久照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就做出這個判斷。

“跟匣缽當中的新增物反應?”這個答案是蔣衛國沒有想到的。

“就算是現在仿古燒柴窯的時候也會往匣缽當中放一些灰來防止墊圈和瓷器粘連。跟現在刻意挑選的不會跟瓷器發生反應的礦物灰不一樣,以前放的是植物灰和礦物灰混合。所以有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徐久照詳細的解釋說道。

這些小細節很難被現代的人知道,不是燒多了柴窯瓷器的窯師根本就想不到這一點。

蔣衛國恍然,暗暗點頭,他剛才倒是沒有特意注意這一點,而是從別的方面判斷這件瓷器是真品的。

蔣忻說道:“胎體底部發黃灰知道是怎麼回事了,那沒有開片又怎麼說?”

徐久照跟蔣衛國對視了一眼,很明顯蔣衛國也發覺了什麼。

“這一點想必蔣老也發現了。我先來拋磚引玉,還請蔣老查漏補缺。”徐久照尊敬的對蔣老說道。

蔣衛國難得的露出一個微笑:“好。”

徐久照正正臉色說道:“在燈光的照射下,燻爐表面上有一個反射點,也就是一個光斑對吧。”

蔣忻回想了一下那個光斑,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一般的反射光是一個完整的光斑。可是這個燻爐上的光斑卻不是一個完整的,而是由很多個小光斑組成的。”徐久照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