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在蒙古軍隊的來路上。一陣鐵蹄的轟鳴倏然響起,久候多時的神武營終於出現了。
知道即將要面對地是草原上最精銳地金帳鐵衛。陳光路也拿出了神武營全套的家底,神武營獨步天下地車騎聯合大陣。
車營自古有之,只是隨著騎兵戰術的豐富與變化,落伍的車營漸漸退出了戰爭的舞臺。
但是這種情況到了大陳朝卻出現了轉變,由於火器與偏廂戰車的出現,車營的戰鬥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轉成為天下間最犀利的武器。
偏廂戰車是當年譚天駐守大同與忽可蘭所領的三十萬蒙古大軍作戰時發明的,此車轅長丈三,寬高近一丈,廂用薄板,上置銃炮,一般編配十至二十人使用。
作為一項新式武器,偏廂戰車甫一登場便創造了輝煌的戰績,兩個車營與一萬步騎軍大破五萬奔襲而來的蒙古鐵騎,自此後更是成為蒙古騎兵的夢魘,可以說正是由於偏廂戰車的出現,才成就了譚天的一代戰神的神話。
其後的神武營更是將車營搭配火器的作用發揮至了極限,天下第一強軍的威名亦是由此而來。
神武營的完全編制,下轄三個戰車子營與三個騎兵子營。
戰車子營按照營、衝、衡、乘、車分五級編制,每營四衝-每衝兩衡-每衡四乘-每乘四車(偏廂戰車),每車十卒,合計戰車一百二十八輛,配屬士卒一千二百八十人。
車營裝備的火力只能用恐怖二字形容,遠攻武器為大將軍炮(重型火炮)八門,中遠端火器佛朗機(注一)二百五十六挺,中程火器鳥統五百一十二支(注二),近程火器連發三眼槍及五眼槍五百一十二支(注三),最後便是貼身肉搏戰的藤牌與長槍若干。
一旦開戰,一百二十八輛偏廂戰車排成攻守兼備的車陣。每兩輛中設拒馬槍一架以填塞間隙,車架上下用棉絮布帳圍之,可以防避矢石,車上載佛朗機兩挺,鳥統、三眼槍各四隻,拒馬槍上樹長槍十二柄,下置鳥統快槍各三杆。八門大將軍炮分鎮四方,遠中近程火力齊開。縱使蒙古鐵騎再是強悍,血肉之軀又怎能抵擋得住火藥與彈丸編製成地死亡火網?
望著遠處緩緩靠近的由三百餘輛偏廂戰車排成整齊一線的大軍,所有蒙古騎士的臉色全都變了,整個草原也沒有人不認得這支幾乎快要成為所有蒙人夢魘的大軍。
“神武營!”
車營雖然是大陳朝最犀利的軍隊,但同時也是最昂貴的軍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車營地耗費足足可以養活一百甚至是兩百個步營或者十個以上的騎營。以大陳地雄厚國力,經過了近十年的發展,也不過僅僅只能裝備出十個滿編車營,分屬給神武營的左右兩軍與拱衛京城的禁軍,因此在草原上,可怕的車營幾乎就成為了神武營最標誌性的招牌。
烏魯格目的反應奇快無比,立刻傳令偵騎四處,打探周圍地地勢。同時大軍迅速擺出應對火炮的鬆散陣形。
每一個與神武營交手過的蒙古將領都知道,神武營可以在不耽誤火力全開的同時,只用盞茶工夫便將車陣結好,所以任何想要趁著車營沒有結陣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的人,無一例外吃了大虧,從正面衝擊車陣。幾乎與送死無異。
作為草原最精銳的金帳鐵衛的統領,烏魯格目前後與神武營交手過五次,除了一次失利外,其他四次毫無例外的打成了平手,可以說是在草原上打神武營最有經驗地人。
車營雖強,也非沒有弱點,作戰時幾乎沒有機動性這一特點使得車營的性質以野外防禦作戰為主,且只要有巨大的迴旋空間,依靠騎兵的速度優勢,也可繞至車營的弱側發動猛攻一擊破之。
但是今日。烏魯格目卻已經有了大事不妙的預感。陳人既然捨得用五萬馬賊大潰逃這一場大戲來作誘餌,又怎麼可能沒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