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同這個說法。倉稟實知禮節沒錯,但我們不應該把希望寄託在洋人身上,陸總長您可以想想咱們國家有多少人,佔據全世界總人口的比例有多大,洋人不會眼看著咱們的國家崛起,不會任由咱們的國家富強,因為全世界的總資源就是這麼多,咱們華人多分一點,洋人就會少分一點,他們絕對不會在這方面讓步。所以咱們只能靠自己,而不是日本人、法國人,或者是別的什麼人的施捨,因此別指望談判能談出什麼結果,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同樣得不到。”秦致遠義正言辭。

對於北洋政府,秦致遠說不上討厭或者不討厭,現在的秦致遠並不介意是誰當政,但等到秦致遠回國的那一天,秦致遠肯定也會追逐權利,同樣是為了追逐施政的機會。

聽完秦致遠的話,陸徵祥表情更加複雜。秦致遠說的這個道理,陸徵祥也懂,可是這必須建立在能在戰場上戰勝敵人的基礎上,或者說不能一敗塗地的基礎上。但又想想已經陷入混亂的民國,陸徵祥一時間心亂如麻。

民國的成立,原本就是各方妥協的產物,並非是“國父”一力推翻。雖然民國已經成立,溥儀已經退位,但溥儀本人還住在紫禁城裡,之所以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就是因為此時並沒有一個可以讓全國上下都承認的公認領袖。

“國父”當了一段時間的大總統,但“國父”自知手中沒有一兵一卒,把權利讓給了袁項城,袁項城本來算是所有人都公認的領袖,但卻因為死的早導致大權再次旁落。

到目前為止,因為沒有公認的領袖,各省督軍都認為“皇帝”應該輪流做,咱也能試試,於是民國開始進入內戰階段。

一邊征戰不休,一邊卻想著國富民強,這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陸徵祥知道這個道理,但陸徵祥身為一名外交官,手中沒有一兵一卒,面對這個亂世,陸徵祥同樣是無計可施。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陸徵祥才會心灰意冷,遠避歐洲。

在原本的歷史上,陸徵祥確實是去了比利時隱居。幾乎所有的文獻都說陸徵祥是為情所困,因為妻子病死傷心過度才會去比利時,其實都是瞎扯淡,如果陸徵祥妻子的魅力真的那麼大,陸徵祥當初就不會讓妻子跟著他遠赴重洋,而是跟隨比利時妻子留在比利時。

對時局的失望,對國家的失望,對這個世界的失望,恐怕才是陸徵祥隱居比利時的真正原因。

第314章 觸手可及

八月底,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完成,秦致遠向蘭斯再次發動攻擊。

這一次的攻擊不同於前幾次,秦致遠不再步步為營,而是決定實施一次大規模突擊作戰。

前段時間,裝甲部隊要加裝通訊裝置,無法參加戰鬥,現在改裝已經基本完成,秦致遠手中終於有了一支可靠的突擊力量。

加裝了通訊裝置的坦克部隊,和沒有加裝通訊裝置的部隊相比,在戰鬥力方面絕對是天壤之別,如果把沒有通訊裝置的坦克比作拳頭,那麼加裝了通訊裝置的坦克就是流星錘。

當到了即將發起進攻的時候,陳康健手中的坦克已經增加到470輛,是這個星球上規模最大的坦克部隊……

也不是規模最大的,就在這幾天,英國人在弗蘭德斯也在準備進攻,英國人同樣準備了一支500輛坦克的裝甲部隊,用於向克萊爾肯方向發起進攻。

英國人的坦克部隊發展很快,但他們一直在走彎路,在菱形坦克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從最初的“小遊民”到現在的馬克四型,都是些大傢伙。

在前一陣子的作戰過程中,雖然手中擁有大輛坦克,但秦致遠一直都是刻意的收著打,並沒有放手而為,因此坦克部隊只是承擔輔助作戰任務,並沒有爆發全部的戰鬥力。

秦致遠想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