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那我們可就要不惜一切代價的追殺辛評和岑壁的隊伍了,因為一個搞不好,辛評和岑壁的這支隊伍,就會變成大耳賊的隊伍。”

“主公過慮了,辛評和岑壁又不是傻子,辛評先生還算得上是智謀之士,怎麼可能那麼容易就把兵權交給大耳賊?”陳應有些不以為然,不過這也不能怪陳應輕敵大意,這個時代除了穿越者陶副主任以外,還真沒有一個人把劉皇叔視為心腹大患。

“那可不一定。”陶副主任仍然堅持己見,只是在心裡盤算如何確認劉皇叔是否就在許昌城中,甚至還一度考慮過用關羽的屍體首級激怒劉皇叔和張飛,逼迫他們自行露面,然而考慮到這個時代重視禮節,華夏傳統也是講究人死為大,這麼做未免太過有損自己的名聲,陶副主任還是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又去尋思其他辦法去了。

陶副主任在運氣方面自然無法與劉皇叔相比,就在陶副主任想方設法確認劉皇叔的下落時,當天下午,同時也是徐州軍隊抵達許昌的第三天下午,焦頭爛額的辛評終於還是下定了決心放棄許昌出城突圍,同時辛評又聽了諸葛亮的意見,覺得自己如果向西北突圍必遭徐州軍隊攔截,有全軍覆沒之險,所以辛評猶豫再三後,還是決定先向西南方向的荊州突圍,先到荊州南陽然後再撤往河內。

敲定了這個決議,當夜二更時分,其實早已做好了撤退準備的許昌守軍大開四門,一萬五千多袁譚軍飛奔出城,匆匆組織隊伍分為三隊向西撤退,以大將王樂率軍三千上前開路,岑壁率軍五千殿後,辛評則自率中軍保護漢獻帝夫妻與大袁三公,為了減輕負擔和加快速度,辛評隊伍僅攜帶了半月糧草,也不許朝中百官隨行,為此還殺了兩名堅決要跟隨漢獻帝撤退的漢室忠臣,倒是劉皇叔等人沾著荊州盟友的光得以隨同中軍撤退。

順便說一句,在撤退時,也有人提議放火盡焚許昌皇城與糧倉府庫,不留皇城一磚一瓦與一米一糧給徐州軍隊,但好在辛評在此一刻保持了冷靜頭腦,道:“我軍保護老主公棄城突圍,若是盡焚皇城糧倉,陶賊大怒之下必然全力追殺我軍,倒不如封閉庫藏皇城,將許昌完好留與陶賊,陶賊最好虛名,見我軍義舉必然心存顧忌,不會全力追殺,我軍也可乘機保全更多將士隊伍。”

拿定了這個主意,辛評遂不聽劉皇叔等人的建議,毅然決定封閉皇城糧庫,又安排了部分不肯撤走的許昌本地士兵看管,這才率軍出城往西突圍。結果使劉皇叔暗罵辛評迂腐之餘,也難免是大失所望——如果陶副主任在大怒下全力追殺辛評隊伍,劉皇叔混水摸魚的機會自然更多。

辛評這一手雖然有些婦人之仁,卻也給本就為難萬分的陶副主任又出了一個大難題,因為已經癱瘓失語的大袁三公本來就在隨著辛評、岑壁的隊伍撤退,陶副主任出兵追殺,稍有閃失讓大袁三公死在了亂軍之中,陶副主任不僅名聲全毀,還沒被狗吃光的殘存良心也肯定會過意不去——畢竟,陶副主任受大袁三公的恩情確實太深了。可以說如果沒有大袁三公的庇護。陶副主任現在絕對不可能走到這一步。而辛評又來了一個封閉皇城糧庫,把一座基本完好無損的許昌城留給徐州軍,陶副主任如果再痛下毒手,道義名聲也肯定說不過去。

也正是顧慮到了這些。所以在得知辛評等人挾持漢獻帝突圍後。面對著徐州眾將的紛紛請令追擊。陶副主任卻破天荒的優柔寡斷了一次,僅是命令高順立即率軍進駐許昌城接管城防,然後遲遲下不定這個決心下令追擊。直到徐州眾將再三催促,陶副主任才終於拿定了主意,下令道:“派一名使者,飛馬去追辛評的隊伍,當面告訴辛評,只要他把天子和皇后留下,我就保證不追殺他,任憑他的隊伍離開穎川,隨便他去那裡。”

“主公,這可是大破敵軍的好機會,何必再婦人之仁,放虎歸山?”好幾名徐州猛將都嚷嚷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