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和平?和平?和平可能嗎?誰希望和平?哈馬斯?”一個示威者衝我高呼。旁邊一位叫邁克的居民則說,他每次都希望自己樂觀,但每次都以悲觀結束,“大家都在談‘路線圖’,和平曙光,但‘路線圖’還能實施嗎?我們受夠了。”
“每個人都搖頭,每個人都失望,每個人都迷茫!”一位附近鞋店的中年男子這樣對我總結,他最後苦笑,“什麼時候這裡才有真正的和平?也許只有上帝知道。”
報復的情緒溢於爆炸現場許多人言表。警察用槍迫使著每一個靠近現場的記者離開;失去親人的家屬則往往對攝影的記者破口大罵。
在仇恨的痛苦中,記者也成了一個不受歡迎的角色。幾個小時後,就在距爆炸不遠處,一個阿拉伯學生遭到許多猶太青年的圍攻和毆打,過往行人遠觀,但卻沒有一人上前阻止。
生活還在無奈繼續。在這輛已成廢鐵的公共汽車殘骸附近,一趟又一趟的公交汽車繼續駛過。車裡依然有許多乘客,靜默地看著血跡斑斑的廢墟,許多人轉過頭去。
生活是無奈、現實的。記得在上次公共汽車遭遇自殺式爆炸後。一位乘客就說,現在經濟不景氣,她沒有汽車,除乘坐公交車外別無他法。另一位乘客則說,現在她每坐車,都變得有些神經質,每上來一個新乘客,都會使她心跳加劇。
一位計程車司機則這樣告訴我:“千萬不要坐公共汽車。你如果不怕死,那就儘管去坐。”
沒有人會相信這將是最後一次爆炸,也沒有人會相信巴以能迅速走出目前的死亡迴圈:自殺式攻擊-以軍的報復-更瘋狂的攻擊-更猛烈的報復……淋漓的鮮血中,是仇恨的加劇,是戰火的蔓延,是更多生命的結束。
事實上,在這之後,2004年1月,沙龍官邸旁發生了爆炸,上面提到的中國勞工陳能鷹,就是在這次爆炸中經歷了生死一線。我是聽著爆炸聲趕到現場的,就在我住所100米開外的地方,我當時在文中寫道:“這是一個我非常熟悉並讓我倒吸一口涼氣的三岔路口,因為這裡是我每次外出回家的必經之路。”
2004年2月,又一輛滿載乘客的公共汽車發生爆炸。我在新華社發的一篇特寫中寫道:“路口的紅綠燈仍在定時閃爍,一輛爆炸後變形的公共汽車卻再也無法挪動。渾身是血的乘客哭喊著從汽車上擠下來,大風將肢體殘骸颳得到處都是,現場瀰漫著一股濃厚的血腥……”
“爆炸發生在距我住處約300米遠處,聽到爆炸聲後我迅速趕往現場,看到在散發著黑煙的公共汽車旁,剛剛趕到的耶路撒冷警方負責人正在大聲指揮著搶救,數十輛警車和救護車風馳電掣拉著警笛從遠處駛來……由於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我踩著碎成珠狀的玻璃殘渣靠近公共汽車,地上一片血肉模糊,噁心之感讓人幾乎難以遏止。”
當爆炸成了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後,誰又能說誰對爆炸能夠免疫?作為記者,我非常清楚,哈馬斯已不止一次地警告所有外國人離開以色列,因為它們將採取行動將這個猶太人國家“化為齏粉”。
。 最好的txt下載網
7。中國外交官事件與中以恩怨(1)
沙龍一次情不自禁地說:“看到中國農田裡插秧的婦女,我立刻想起了自己年邁的母親。”以色列總統卡察夫告訴我,他非常喜歡收藏中國郵票……但友好並不是中以關係的全部。“費爾康”預警機事件使中國看到了猶太人的不可信,以色列大使被斥為“騙子”。外人可能不知道,一位中國高階外交官還遭到過以警察逮捕,這更凸顯一些猶太人對中國人的蠻橫……
在中國人眼裡,猶太人是一個非常精明的民族,而且還很富裕。至於以色列國,小國,蠻橫,軍事力量讓世界刮目相看。但不管怎麼褒貶,遙遠的以色列都不大可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