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這是我們的聖地,他們憑什麼過來?”他說道。言畢,對警察離去的背影投去怨恨的一瞥。
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對於這座佔據著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聖殿山,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願意拱手相讓。在阿克薩清真寺西面,俯身下望,即是西牆——當年猶太聖殿被毀後的遺蹟。從外觀上看,這堵牆與耶城許多牆別無二致。但因為它的歷史,它成了猶太人心中最神聖的地方,是古國不滅、民族長存的象徵,猶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又稱為“哭牆”。
此前在這裡採訪時,許多猶太人就對當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們到此祈禱耿耿於懷。這種情況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結束。以色列以武力攻佔了整個東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和將領們趕往西牆,撫牆放聲痛哭。
在靠近哭牆的猶太人區域內,擺放著眾多當年士兵在哭牆下場景的照片,最傳神的是一張黑白照片,當時以色列三軍統帥、獨眼將軍達揚站在哭牆下,一臉漠然,周圍是全副武裝計程車兵。
許多猶太人因此堅持以色列絕對不能放棄聖殿山。每年,猶太極端分子都會試圖闖入聖殿山,宣示主權,推倒清真寺建立第三聖殿。
2000年9月,“鷹派”代表人物沙龍穿過西牆右上方的一個小門,進入阿克薩清真寺大院,宣示猶太人與聖殿山的宗教聯絡。因此激怒了正對和平程序絕望的巴勒斯坦人,起義就此開始,鮮血流遍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耶路撒冷這個“和平之城”成為自殺式爆炸最頻繁的城市。
聖殿山由此變得更加喧鬧。我曾在老城採訪時多次看到,猶太人在哭牆下邊祈禱,巴勒斯坦人藉助地利之便,在聖殿山上向下投擲石塊,然後是以軍警的介入,向巴勒斯坦人開槍甚至闖入清真寺大院抓人。
一些簡單的問題,由此變得複雜。過阿克薩清真寺再向南走數百步,即可看到圍牆上有個巨大的腫塊。
猶太人指責是清真寺修建違章建築引起,並稱這最終會導致哭牆和整個聖殿山垮塌。一些猶太科學家甚至表示,只有將阿克薩南牆先拆掉,然後才能修補這個腫塊。清真寺方面迅疾回應,這是猶太人的陰謀詭計,是想以此毀掉阿克薩清真寺。在這種無休止的爭吵中,腫塊在繼續膨脹。
聖殿山的糾紛,似乎已成了這兩個民族之間的一個死結。我問過許多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你認為什麼時候才能有和平?
10。站在巴以衝突之源——聖殿山(3)
大多數人的回答是搖頭:永遠不可能有和平,因為我們都不願意放棄聖地,聖地比任何生命都更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講,阿以衝突的根源就是宗教的衝突,宗教間的恩恩怨怨,使問題能夠解決的迴旋餘地更小,任何一個領導人都必須考慮到宗教感情不敢輕易作出讓步。
在這個地方,一點過節就可以上升到大是大非的的問題,一點火星就能點起燎原的野火。2003年12月,埃及外長馬希爾正是在聖殿山遭到巴勒斯坦人用鞋子暴打,馬希爾被送到醫院。外長遭襲,行兇者還同是巴勒斯坦兄弟。這種結果讓身為“老大哥”的埃及頗為尷尬,也凸顯聖殿山問題的的敏感。
為什麼會這樣?就在於巴勒斯坦人認為,埃及在聖殿山等問題上竟然偏向以色列,而且,堂堂埃及的外長來聖殿山參觀,竟然不從獅子門進入,非要走沙龍當年進來的那個小門,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於是,當馬希爾出現在聖殿山時,巴勒斯坦民眾抽起在教堂外脫下的鞋子就打,一些人甚至掐馬希爾的脖子,讓這位外長几乎窒息。最後還是以色列警察見勢不妙,趕忙衝過來將他解救出來……
如果平時想要從以色列崗哨下進入聖殿山,自然也必須從這個沙龍走過的小門進入,這或許是巴勒斯坦人最忌諱和憤恨的了。但站在這個綠色門口,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