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重的地方,雖因戰禍波及致使地裡顆粒無收,村鎮內百姓逃荒者並不算多,大多百姓還是留下來,在這裡勉強有著些許生機。往來商賈也是偶爾有之。有生面孔出現,並不會被人注意。
從官府貼出公告並派人出來敲鑼通知始,不到半個時辰,得到訊息的百姓,便已一傳十,十傳百,使得整座小鎮都沸騰起來。
民舍內時而奔出一兩個手持器皿、布袋的百姓,人群都奔向鎮東頭的空地廣場。
王家鎮的鎮東頭廣場,只是一片空曠之地,面積倒是極大,卻是寸草不生。當百姓們趕至此地時,負責發放糧米的官吏已在一桌案後坐下。
一旁維持秩序的,是臨時從大戶借調過來的護院,以及這一片區域的稅丁。當聚集百姓已黑壓壓一片看不到邊時,官吏站起身,宣佈放米開始。
此鎮百姓,只要戶籍上有名,每一戶可得半石糧,半石糧再混以野菜,熬成稀粥來食,便是一個月也是能過。
因上一季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家中便是有些存糧,也是熬不到下一季收成,而有了這些發放的米糧,便不成問題了。
“主公,看來,永昌郡的米糧發放很是得力,戶籍清點秩序瞭然,您既是已見過,便不用再憂心了吧?”
之前那群人,站在人群后面的高地望著眼前一幕,其中一人暗籲一口氣,對著身旁的人說。
在他身旁站立的斗篷男聞言,卻沉默了好一會,方說著:“永昌、越山兩郡,災情、兵禍雖說嚴重,卻比其他幾郡情況好得多。不知其他幾郡現下情況如何?”
與此同時,慶河郡,郡城內,人流攢動。
“真是想不到,慶河郡城的難民,竟有這麼多,比永昌、越山兩郡還要嚴重。”
張攸之坐在馬車內,掀開布簾一角向外看去,只見外面等待施米的百姓,大多衣衫襤褸、面黃飢瘦,他們在士兵的監督下,尚算有序的排著隊。
將布簾放下,張攸之嘆:“若非來到這裡親眼一觀,實是想不到,偌大一座郡城,竟有如此多難民,真不知前任郡守是如何治理此地的……”
這時,有馬蹄聲,由遠及近。
隨後,外面響起了一片問安之聲:“見過陳隊正。”
張攸之不用再看,已知來者是誰。
“陳隊正,可查清這些難民從何而來了?”張攸之在馬車內問。
“大人,屬下已然查明,這些難民,非是郡城內居民,大多是從附近村鎮逃難至此的,因慶河郡連年災荒匪患,郡內許多地方都成了荒村,田地也是荒蕪起來,唯有這郡城內尚算安定,又時有大戶出來施粥救濟,於是難民便有不少拖兒帶女趕過來,聚集於此。”
聞此,張攸之不由回想起適才見聞,嘆:“幸好主公想的周全,在永昌、越山兩郡按戶籍來發放糧米,而在其餘幾郡每日設立粥棚救濟。若是慶河郡也按戶籍救濟,便會出現麻煩了。”
這時,外面護衛請示:“大人,這邊的災民已是越聚越多,是否先離開此處?”
“恩,這次過來,除巡看粥棚外,還有其他兩件事要巡看……先在城中巡視一週,隨後趕赴永和縣城。”
“諾。”馬車隨即重新動起來。
慶河郡永和縣,是之前遭遇匪患、災荒最嚴重地區,幾乎已到路上滿是伏屍的地步。
張攸之此次在幾郡巡視,除巡看救濟之事外,還有遏制瘟疫發生以及整頓街貌任務。
“大人,過了前面石碑,便是永和縣地界了。”馬車行了一段路後,車外的人提醒的說著。
張攸之已有些疲倦之意,嘆一口氣,在馬車內吩咐:“讓車行得慢些。”
“是,大人。”行駛的馬車,隨即速度漸緩。
而從車簾向外望去,路兩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