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在對流民安置上,王弘毅卻並非一味縱容。
這時看上去,果然見到一批吏丁巡查著,若是不認識的新人,立刻登記。
這些流民可以日日就食,但是實際上每天,各縣各鄉都在安排著流民,登記入冊,一批批領去開墾,以便他們可以自給自足。
不願勞作,就會在幾次後,立刻拿下,貶為奴隸,這等做法,已是極為仁義,任誰亦挑不出理來。
這時候,米粥香氣已是瀰漫於空中,上百名流民排隊等候著,期待的目光,直望著粥棚內。
“主公,這就是您的恩德啊!”張攸之也看見了,嘆息的說著:“一下子就活民數千。”
“上位治政,這點不算什麼功德,只是本分。”王弘毅搖頭說著,頂上一鼎,發出空靈的鼎鳴,已經擴大了一級,變成了正四品的鼎器,比往常多上一倍的絲絲白氣,湧入其中,又被轉化成青氣。
還是淡青色,佔領了新鼎面積的三分之二,卻已經比以前多了一倍的氣運在內。
這就是佔領四郡的結果。
第一百零二章 聽聞(下)
青氣,這是個人氣運,總體氣運,卻見打下二郡之前,整個區域籠罩的還是白氣,微帶赤氣,打下了二郡後,整體氣運變成了淡赤色。
地球上,戰國時齊國的鄒衍,他宣稱,每一個朝代都有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應的德,也就是來自“天意”的合法性依據。
《文選。魏都賦》李善注引曰:“鄒子有終始五德,從所不勝,木德繼之,金德次之, 火德次之,水德次之。”
到了宋代以後,五德始終說基本在官方中壽終正寢了。
這是五德始終說有著致命弱點,可是能夠盛行千年,自然有著其中道理。
中國歷史上,又有三統之說,概括的說就是黑、白、赤三統迴圈更迭。
王弘毅原本是地球上修士,自證自悟,此時凝視著這茫茫天地,赤氣凝聚不散,不由啞然失笑。
五德三統種種爭論不休之話題,說穿了一文不值。
前世王弘毅看過許多教授的論文,引經據典,考證清楚,可是本意一文不值,學者畢竟是學者,紙上談兵,無論知識怎麼樣豐富,對這類事情,也難以真正體會真意,只能當工匠。
這和知識無關,只和實行相連。
在王弘毅看來,只有其內在力量才是唯一的根據——能凝赤氣,就是現實中具備了崛起的力量。
凡自草莽起而大興者,無不應火德,若有其它顏色,或國壽不長,或主兵敗身死,罕有例外,若是原本是舊朝顯貴,其德又有不同。
“王者受命,昭然明於天地之理,故必移居處,更稱號,改正朔,易服色,以明天命……正朔改則天命顯。”
王弘毅撐著傘,目光迷離,似是追憶,又似展望,心意漸漸而定。
時間推早一些時日。
文陽府外,有施粥棚,只是只有將軍府外空地上設有五個粥棚。
文陽長定兩郡,已經基本上沒有流民了,都分配到各縣各鄉編制戶籍開墾荒地,但是前數日,紅澤府大戰,有些流民跑路到了文陽府。
由於人數不多,因此就由將軍府施加恩惠。
此時,將軍府石階最高一層,站立著幾人,為首是個年過四十風韻猶存的婦人,身上穿著配飾,顯些有些低調,認真看去,卻都非凡品。
看穿戴,這婦人不似主家,似是僕人,可絲綢衣裙通身氣派,以及身後人的簇擁,卻又令其身份撲朔迷離起來。
此人正是老夫人最得意的心腹——荷桂。
眼下,空地上,只見家丁排列,二百個設一粥棚,五個就是千人,千名流民排列著取食,粥插箸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