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舉火燒之,才達到目的。隨後,便把郤之族全部誅滅了。還有親友郤宛的陽令終(前令尹陽匄)及其弟完與佗。大夫晉陳及其子弟。楚人為其喊冤。囊瓦隨後也清醒過來,也覺得受費無極之騙,而且囊瓦承受了巨大的國內壓力,所謂“國言未已”(《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謂國人之謗言),連進胙者也說他壞話。
還好,囊瓦雖然昏庸,但也還不算蠢材,在沈尹戌向他進諫後,他很快採納了,並誅殺了費無極與鄢將師。且看史載:
沈尹戌言於子常(囊瓦)曰:“夫左尹(郤宛)與中廄尹(陽令終)莫知其罪,而子殺之,以興謗讟,至於今不已。戌也惑之。仁者殺人以掩謗,猶弗為也。今吾子殺人以興謗,而弗圖,不亦異乎?夫無極,楚之讒人也,民莫不知。去朝吳(蔡聲子之子),出蔡侯朱,喪太子建,殺連尹奢(伍奢),屏王之耳目,使不聰明。不然,平王之溫惠共儉,有過成、莊,無不及焉。所以不獲諸侯,邇無極也。今又殺三不辜,以興大謗,幾及子矣。子而不圖,將焉用之?夫鄢將師矯子之命,以滅三族,國之良也,而不愆位。吳新有君,疆埸日駭,楚國若有大事,子其危哉!知者除讒以自安也,今子愛讒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子常曰:“是瓦之罪,敢不良圖。”九月己未,子常殺費無極與鄢將師,盡滅其族,以說於國。謗言乃止。
三、吳楚大戰(4…3…2)
三、吳楚大戰(4…3…2)
再來看吳國方面,前面說到,吳二公子掩餘奔徐,燭庸奔鍾吾,到楚昭四年(…512),吳闔閭三年時,吳王闔閭就令徐人、鍾吾人把掩餘和燭庸抓起來,二公子聽到風聲,就逃奔楚國。楚國見吳二公子來奔,甚是高興,覺得是在政治上削弱吳國的大好機會。於是大封二公子,賜予土地,並定其疆界,還派監馬尹大心去迎接二公子,讓二公子居養(今河南沈丘縣),還讓左司馬為之築城,又把城父與胡(今阜陽市)的土地劃一部分給二公子。楚昭王之庶兄子西曾進諫,不要因此啟釁於吳,他認為,“吳光新得國,而親其民,視民如子,辛苦同之,將用之也。若好吳邊疆,使柔服焉,猶懼其至。吾又強其仇以重怒之,無乃不可乎!吳,周之胄裔也,而棄在海濱,不與姬通。今而始大,比於諸華。光又甚文,將自同於先王。不知天將以為虐乎,使翦喪吳國而封大異姓乎?其抑亦將卒以祚吳乎?其終不遠矣。我盍姑億吾鬼神,而寧吾族姓,以待其歸。將焉用自播揚焉?”
他的意思是說,吳王闔閭能與民共苦,深得吳人擁戴,或許是天之所佑,不要在此時惹怒吳王。楚昭王那時甚是年幼,沒有聽,或許是令尹囊瓦,有意為之,不以為意,總之是沒有聽之諫議。
吳王闔閭,果然憤憤不已,這年冬十二月,遷怒於鍾離與徐,遂興兵伐二國,執獲了鍾離國君,滅掉了徐國。不過允許徐子章禹流亡,於是徐子章禹就與他的一些近臣奔楚。《吳世家》載“殺吳亡將二公子”,據《左傳》,此二公子已奔楚,無此事。楚沈尹戌帥師救徐,不過沒有趕上,只好城夷(即城父),安置徐子。
這時,闔閭就想乘勝伐楚,不過,伍子胥與孫武皆以為不可。但伍子胥為闔閭設一計,就是出師擾楚以疲楚,具體說來,就是出一師突襲楚,楚師來抵禦就退軍,楚師退軍後又進軍,這樣來回折騰,再加上其它方式,多方弱楚,必然能不久的將來能大勝楚。這一戰略戰術在後來,隋滅陳、宋滅南唐時,都用過,且都取得了成功。
楚昭五年(…511),吳就大舉伐楚,攻取了六、潛。楚當然不甘心,在楚昭九年秋(…510,《吳世家》載為闔閭六年,…509年,《楚世家》載為昭王七年,…510年,《左傳》及《春秋經》載在魯定公三年,…508年,未知孰是?似以《左傳》為是),就派囊瓦帥兵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