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公然抖落梅花,卻是近於無賴了。
儒生瞧了瞧梁蕭,嘻嘻一笑,隨手斜指,道:“小傢伙,來來來!”他內力所至,那朵將開未開的白梅花竟然忽忽悠悠綻了開來。便在這孤梅怒放的一瞬,梁蕭掌中精光迸發,長劍應手而出。一時間,風雪更緊更疾。
第三章情何以堪
二人這番交手,不同以往。梁蕭一心求勝,儒生也力保晚節,是以儘管風雪怒號,兩人縱橫騰挪,激烈之處仍是勝於往日。
初時梁蕭劍走“乾劍道”,一劍刺出,倏然四散;儒生則二指轉動梅枝,時東時西,只在他劍鋒上弄影,儀態悠閒,便似玩耍一般;鬥到二十餘招,梁蕭劍勢變“離劍道”,狂劈亂刺,儒生則四方遊走,梅枝恰似貼在梁蕭劍上,隨他東西,梁蕭見此能為,當真驚佩至極。
數招一晃而過,梁蕭劍勢狂烈依舊,但揮劍時略略發飄,寶劍便似拿捏不住,脫手欲出。儒生笑道:“小傢伙,打不過啦,想丟劍認輸?”梁蕭道:“呸,說大話的,也不怕被風閃了舌頭?”說話聲中,劍勢飄忽更甚,漸與離劍道猛烈之勢不相上下。忽然間,他劍鋒長出,兩寸長一段梅枝飛了起來,在風雪中打了個轉,落下百丈深谷。這一劍將梅枝截成兩段,幾乎便將梅花擊落。正是梁蕭剛剛悟出的“同人劍”。
易理有云:“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天、火本為同氣,合流較易,是以這路劍法三分狂烈,七分飄忽,乾上而離下,如火從天降,可惜這一劍差之毫釐,令他暗叫晦氣。
儒生喝一聲“好”,一脫退避之勢,梅枝破風刺來。梁蕭深知梅枝雖弱,但儒生內力無匹,注入梅枝,穿肌洞骨不在話下。但若退讓,反成捱打之局,當下劍勢反覆,離下乾上,變成火在天上的“大有劍”。易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懲惡揚善,順天休命”,這一招懲惡揚善,自是霹靂手段,與儒生以攻對攻,不落下風。
儒生長笑一聲,身法陡疾,四面八方皆是人影,也不知他移身幾次,出了幾劍,只見梅影重重,宛若層濤疊浪一般向梁蕭湧來。梁蕭生平何曾見過如此身手,只覺目眩神馳,渾不知從何抵擋。倉皇間,他變“乾”為“坤”,“坤劍道”法后土之象,乃是天下少有的防守劍術,長劍左右盤旋,嗚嗚亂響,將他全身裹得嚴實,但“離劍道”的劍意卻未收斂,如此一來,就變成了“坤上離下”的“明夷劍”。明夷之意,即是火在地下,如岩漿藏於地底,勃勃欲發。
儒生心知若讓他坤離易位,火上土下,變作“晉劍道”,野火燎原,便無法收拾。當下手腕一振,梅枝飄飄,自梁蕭劍脊拂過,勢若春蠶吐絲。蠶絲雖柔,源源不絕之間,也可織成柔韌蠶繭。不出十招工夫,梁蕭束手束腳,再也使不出“離劍道”,唯有靠著坤劍道苦苦抵擋。儒生佔了上風,嘻嘻笑道:“小子,今日又不成啦!認輸了吧。”梁蕭叱道:“未必。”招式陡變,長劍如雷電叱吒,橫天而出,竟是“震劍道”的功夫。
儒生飄然讓過這奪命一劍,看梁蕭勢頭一盡,倏然掩上,梅枝一晃,點他“期門穴”。但梁蕭回劍奇快,長劍一轉,又將要害護住,這一下又是“坤劍道”的功夫。儒生瞧他變得伶俐,微微一笑,正欲破解,忽見梁蕭手臂倏揚,又變雷霆之象。“震劍道”剽悍絕倫,以儒生之能,要想保住梅花,也得暫避鋒芒。
梁蕭忽守忽攻,連守五次,也連出了五劍,一劍快過一劍。倏忽間,竟將儒生逼退五步。原來,梁蕭這路劍招四分攻,六分守,坤上而震下,正是歸藏劍中的“復劍道”,易理中稱復卦曰:“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復劍道攻守反覆,共有七變。
梁蕭變到第七變,驀地嗔目大喝,人劍如一,疾撲上去。他這招孤注一擲,全無後招。儒生收手不及,那朵白梅連枝帶花被梁蕭劍風掃中,化作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