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開出來。
高宗趙構將岳飛的上疏交給了身旁的宦官,示意宦官傳閱下去。
朱勝非見岳飛奏章所言,額上登時冷汗直流:岳飛的奏章中不但寫清了事實,而且還陳述了厲害的關鍵。尤其是江南西路戰火一起,朝廷克復襄漢的計劃將會受到嚴重的阻礙。
這克復襄漢是由岳飛率先提出的一套對敵方針。因為岳飛得到確切的訊息偽齊的李成、許約不斷派遣使者,前往洞庭湖,聯絡在當地割據的楊麼叛軍,策劃南北夾攻。偽齊軍和楊麼軍打算水陸並進,順江東下,於浙中會合,消滅趙宋政權。
因此,岳飛上疏覺得應該先下手為強,吹起反攻的號角,先定襄漢,再平楊麼。只有在麥收前,先發制人,擊破偽齊李成軍,克復襄漢,才能粉碎“二寇”南北夾攻的計劃。
這一提議登時得到了宰相朱勝非,副相趙鼎的大力支援。
高宗趙構君臣為了襄漢的戰事也多次進行詳細的商討。
最後朱勝非一言定論:“襄陽上流,襟帶吳、蜀。我若得之,則進可以蹙賊,退可以保境。今陷於寇,所當先取。”
趙構也明白襄漢的得失已關係到自己小朝廷的安危存亡。屢經爭議之後,宋帝趙構決定由岳飛出師襄漢,劉光世派兵增援,王燮箝制洞庭湖的楊麼軍。
甚至還告訴岳飛,只要他能夠克復襄漢,即授予他節度使的頭銜。
須知,當時岳飛虛齡三十二,真實的年歲也就是三十出頭而已,即便是大宋立國皇帝趙匡胤當年也沒有岳飛這般榮耀,在三十出頭官拜節度使。
可見對於克復襄漢這一戰,朝廷是多麼重視。
完全可以說上一句,南宋王朝今年的主要軍事目標就是克復襄漢,岳飛上疏朱文一事以間接影響到了克復襄漢的軍事行動,登時將宰相朱勝非嚇得面色蒼白,暗罵:“孽畜誤我。”
朱勝非為人正直,但能真正做到類似包拯這般鐵面無私之人又有幾個?朱文畢竟是他的親子,雖然因自己平時重於國事而疏於管教,養成了他那仗勢欺人的性格,但自己孩子畢竟是自己孩子,聞他死訊又豈能無動於衷。
是以對於趙構下令劉光世討伐青龍幫的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過問。
可朱勝非又怎想得到這場動亂會給大宋克復襄漢的方針帶來不便?
略一沉吟,朱勝非直言道:“嶽相公奏章所言在理,為了朝廷大計,實不應為個人恩怨而壞了國家大事。”
此言一出,趙構、趙鼎、徐俯相繼動容。
趙鼎對朱勝非深深一揖,慎重道:“朱相公為國可以忘私,趙鼎佩服。”
趙構也肅然道:“朕有朱卿為相,實乃大宋社稷之幸。”
朱勝非心中慚愧,若不是自己私心在先也不至於發生這事情了。
便在這時,一旁傳來了不和諧的聲音:“岳飛在奏章上曾言,他與那個羅騰飛有過交往,兩人交情不錯,會不會……”徐俯並沒有說下去,但話中的意思卻相當的明顯。
朱勝非、趙鼎對視一眼神色微變。
這徐俯同張俊乃是一丘之貉。這張俊雖然官拜神武右軍都統制,領定江、昭慶二鎮節度使兼太尉,可謂南宋王朝第一大將,但打仗卻沒有什麼本事,可偏偏異常喜歡爭功。
克復襄漢是大宋反擊的第一仗,意義非凡,張俊一心想將這差事攬下,只因張俊表現實在沒有岳飛出眾,這才作罷。
但若岳飛身上出了什麼問題,這克復襄漢的任務勢必歸於張俊。
以張俊的能力真的有本事打勝這不能敗的一仗嗎?
答案是顯然的。
正是應為如此,朱勝非、趙鼎二人才力挺戰功彪炳的岳飛,將張俊排除在外。
此刻,朱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