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構造很多,有浙江窯、鯉魚窯、木瓢窯、湖南木窯和四川木窯、速度較快的鐵窯、機窯等等。通常以悶窯熄火的方法叫做窯內熄火法,所得到的炭稱為“黑炭”。當木材在窯內炭化完畢時,趁熱從窯內扒出,然後用溼沙土熄火的方法,稱為窯外熄火法。在熄火過程中,木炭與空氣接觸而進行煅燒,炭的外部被氧化,生成的白色灰附在木炭上,稱為“白炭”。白炭比黑炭堅硬。

秦遠需要的是黑炭,準確地說是黑炭粉。他跑鎮外的槐樹坡附近挖了個簡單的窯,類似於鯉魚窯,然後把木材投進去點燃,溼沙土熄火,直到木材變成烏黑。他再用石頭把外殼一層層地刮下來,研磨成黑炭粉。

鉀肥有了,硫磺有了,黑炭粉有了,終於都準備齊了。

鉀肥就是硝酸鉀。將硝酸鉀、木炭和硫按照18:4:3的比例混合,再加上一點點灰土和一點點的水分,一份威力不弱的硝酸鈉火藥就製作成功了。當時秦遠還不知道,不過知道了也不會在乎:私人制作這種火藥是違法的,該火藥的軍用技術規格為JAN…P…362,根據粒度的不同分為A、B、C三級,分別用於禮炮裝藥,教練炸彈和魚雷衝擊裝藥。儘管提煉過程粗糙,但憑藉著天生對火藥氣味的極致敏感,他對三種成分的比例以及顆粒大小拿捏得十分恰當,因此他製作出來的火藥差不多也達到B級了,危險性很高。

秦遠把火藥裝在一個玻璃瓶中,不過只做到這個程度還是不夠的,因為這樣的火藥瓶必須經過引燃才能爆炸,行動起來不方便。如果你要炸一個人,總不能點燃了以後等他過來或者等他過來以後再去點燃吧?秦遠要做的,是小時候玩的“摔炮”那個型別的,只要跌到地上就能爆炸的。摔炮用的原料主要是沙和雄黃,將雄黃攆碎成末,用紗紙將堅硬的細沙粒和粉末包在一起,擰緊之後就製成摔炮。雄黃的主要成份是硫,也是製做黑火藥的原料之一。硫的燃點大概在四十度,猛烈撞擊下會燃燒,摔炮的原理就是透過沙石的摩擦發熱引發硫的燃燒。

秦遠知道,如果想讓這個裝滿火藥的玻璃瓶達到一摔就炸的效果,那就得加入一些易燃物,光沙石是不夠的,還需要一些火柴頭上的粉末,成分有氯酸鉀、二氧化錳、硫磺和玻璃粉。可加入沙石和這些粉末又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沙石、粉末和火藥的比例決定了火藥瓶的易爆程度。也就是說,你放太多或者放太少都不行,太多或者太少都可能沒法引爆。這中間有一個限度,跟火藥瓶受到的擠壓力大小有關,與此有一個相應的沙石、粉末和火藥的比例,只有比例在這個度裡,火藥瓶從一兩米高的地方摔下來才有可能引爆。危險就是,這個度你如果把握得不好的話,有可能兩個瓶子撞一撞就爆炸了。

說起來也就是綜合了化學物理的知識,幸好秦遠對此頗有天賦,做起來還算得心應手,速度也夠快。能在這種時候想出這種辦法的人,整個西塘鎮估計也只有他了。

一切都準備好了,他把炸藥瓶謹慎地揣在懷裡。 。 想看書來

身世成迷(13)

來到鎮政府附近,聽到碰杯和吵鬧聲,喬書記、韋大明以及還有其他幾個人正在左邊的菜館裡陪李責吃飯。秦遠知道喬書記是想借這個機會拖住李責,好讓他多在家待一會兒,也想想辦法。不過此刻他的目標就是炸死這個李同志。說到底這個人才是罪魁禍首,韋大明充其量只是個工具而已,不足掛齒。

這家菜館是幾間連在一起的平房,秦遠繞到後面,悄悄地從樓梯處爬了上去。這平房蓋得比較高,有四米多,房頂一般是用來曬魚乾的地方,時間長了,就有去不掉的魚腥味。秦遠的鼻子有些異常,比普通人的鼻子敏感許多倍,他幾乎承受不住這個刺激,腦袋暈了好幾次,勉強撐住。幸好此時鎮政府那個門衛不在崗,沒人注意他。

秦遠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