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有光王李琚這慘烈的一撞,李林甫必會立時三刻義正詞嚴地指斥李瑛三人闌入南薰殿,圖謀不軌,可眼下他卻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天子究竟是因此就生出惻隱之心,憐憫李瑛三人?還是因為和武惠妃的多年情分,照舊認為是李瑛三人自知無法脫罪,而胡言亂語陷害武惠妃?當他偷瞥到李隆基那和尋常老者迥異的犀利眼神時,他一下子意識到,面前這位不但是丈夫,是父親,還是至高無上的大唐天子!
於是,李林甫果斷地推翻了之前的計劃,恭敬地深深施禮後,隨即便鎮定自若地說道:“此乃陛下家事,然則臣卻不得不諫勸三點。如若陛下真的御體有恙,召見皇子,必定有制書,有欽使,而絕非是深夜一介宦者私出宮闈。陛下乃垂拱天下多年的明君,怎會輕易受制於婦人宦者之手?太子與南薰殿中內侍有所勾連,這是不容爭議的事實,此其一也。”
此話一出,李隆基的眉頭微微挑動了一下,卻只是淡淡地說道:“繼續說。”
儘管李隆基反應平淡,可李林甫何等善於察言觀色,知道他對於李瑛三人的定性已經足夠充分了。故而他頓了一頓,又繼續說道:“南薰殿上下宦官宮人,明知太子鄂王光王三人乃是闌入,卻放任自流,為陛下安危計,其中蹊蹺應使人嚴查不怠,此其二也。”
“楊思勖已親自徹查。”
聽到李隆基所言的這個人選,李林甫已經徹底確定,除非這南薰殿中執事的全都是能夠抵死不開口的死士,否則,武惠妃恐怕難辭其咎!想到昔日的那些往來,想到武惠妃給他行過不少方便,而他也投桃報李,給武惠妃說過好話,他不由得橫下一條心。
這個時候,沒有什麼比把自己摘出去更加重要的事了!
“其三,光王撞柱,鄂王指認,恐怕宮中還有人潛為逆謀。陛下乃君父,如何處置家事盡在一念之間,臣為宰輔,唯奉旨行事。”
儘管李林甫不曾指名說誰人應該承擔責任,但這樣的話無疑代表了他的態度。高力士在此前雖說沒有聽到李林甫提及武惠妃隻言片語,可是,從天子的反應上,他已經明白,李隆基對武惠妃恐怕是失望了。身為武氏女,武惠妃倒是比李瑛這個太子更能痛下決斷,只可惜還是看錯了人。李瑛也好,李瑤李琚也罷,哪怕曾經有過怨懟之心,在真正的節骨眼上終究還是心慈手軟,這也是她失敗的最大緣由!
“今夜之事,親歷的人朕已經都交給了楊思勖,他自會替朕收拾妥當。力士和黎敬仁等人乃朕之腹心,定會三緘其口,宮外知情者,唯你一人。”李隆基盯著李林甫,一字一句地說道,“其中情由,朕若是聽到外間一字傳言,定然唯你是問!”
“緘默是金,臣定當謹慎!”李林甫嘴上這麼說,心中明白,李隆基恐怕是不打算把真相公諸於眾了。也就是說,天子會尋找一個最合適的理由了結這件事,無論太子鄂王光王也好,武惠妃也好,恐怕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萬幸的是,自從拜相之後,他為了避嫌,即便和武惠妃有所往來,可什麼書信證據一個字都沒有,傳話也幾乎沒了,有的只是某種默契!可即便如此,李隆基一怒之下罷他相位甚至貶斥也並非稀奇事,天子是此刻不提,還是根本就沒那意思?他的生死榮辱都系在這麼一件事上,他一定得想明白其中關節!
興慶宮金花齋中,夤夜等候訊息的武惠妃沒能等來好訊息,等來的卻是將此團團圍住的北門禁軍。儘管外間的藉口是太子鄂王光王潛為逆謀,因而李隆基震怒之下派兵護持她的寢宮,可她自己卻最明白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