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是楊過嫁禍的惡計,剛提步要走,法王回過手臂,銀輪砸出,竟是舍卻楊過,擊向她後心。這一招來得好快,她身形甫動,銀輪已如影隨形的擊到。李莫愁無奈,只得回過拂塵擋架。
楊過見計已售,登時鬆了一口氣,他顧念嬰兒,卻不肯如李莫愁般袖手旁觀,以待二人鬥個兩敗俱傷,才出來收漁人之利,呼吸稍一調勻,立即提劍攻向法王。(《神鵰俠侶》第二十二回》)
金庸先生的這段描寫對於我們每個人處於劣勢時轉換思維方式都是很有啟發的。創造一種使對方陷入與你一樣無法全身而退的困境,那麼即使他本可以奪走你所有的優勢,此時他也只能被迫與你合作,做出有利於自己也有利於你的決策。李莫愁本來想看著楊過與金輪法王“鷸蚌相爭”,她好來個“漁翁得利”,楊過已處於絕對的劣勢。可是聰明絕頂的楊過卻把郭襄給了李莫愁,使得金輪法王將攻擊的目標也轉向了李莫愁。此時李莫愁面臨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把郭襄交給金輪法王,但她想要以郭襄交換《*心經》的打算也就落了空;
第二種情形是李莫愁把郭襄再還給楊過,還是看著楊過與金輪法王拼殺,但她又捨不得輕易到手的郭襄;
第三種情形是李莫愁得到郭襄,楊過與金輪法王都不來搶,任她把郭襄抱走——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
第四種情形是與楊過協力打退金輪法王,至少比起與金輪法王爭奪郭襄,與楊過爭奪的勝算要大一些。
我們可以看到,只有第四種情形才是對李莫愁最有利的,所以李莫愁不得不選擇與楊過合作的策略。而楊過正是因為看穿了這一點,巧妙地轉換了自己的劣勢處境,並對把自身的困境與李莫愁的困境“綁”在了一起,迫使李莫愁做出了幫助自己解圍的理性選擇。
第2章 囚徒困境:傻作精時精亦傻,輸為贏處贏還輸(10)
與上述情形類似的是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斬殺匈奴使者的故事。班超受命率領使節團出使西域,聯合西域各國共同抗擊匈奴。到了鄯善國,起初幾天鄯善王對班超一行還很友好,可是過了幾天態度突然冷淡,班超得知原來是因為匈奴的使者也到了鄯善,而鄯善一直懼怕匈奴。這時的局勢對於班超很不利,很有可能鄯善王會把他們抓起來獻給匈奴使者。班超當即作出決斷,冒險率人乘夜殺了匈奴使者,然後拿著匈奴使者的頭去見鄯善王,說:“匈奴使者已經被我殺了,匈奴一定會怪罪你。從今以後,只要你一心一意跟著漢朝抵抗匈奴,匈奴自然不敢來侵犯你們。”鄯善王見此情形,也只得與漢朝合作、與匈奴決裂了。在這個故事裡,班超也是巧妙佈局,把鄯善王陷入了一種沒有其他退路的困境之中,從而只能選擇與漢朝合作,與匈奴斷交。
楊過為李莫愁設定困境以及班超為鄯善王設定困境的做法,在現實生活中對我們多有啟發。比如張三借了李四錢一萬元錢,李四討要,而張三無力歸還。假如這時張三對李四說:“我現在有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但是缺少本錢,只要五千元就夠了。如果你能再借給我五千元作為本錢,我賺了錢就把這次借的五千及上次借的一萬一起還給你。否則那一萬元錢我現在沒法歸還,只能等以後有錢時再還你了。”如果李四經過考察確認張三所說屬實,那麼作為一個理性經濟人,為了收回他以前借出去的一萬元錢,李四一定會做出把五千元錢再借給張三的選擇。另有在商業中,如圖書出版行業,發行商往往不及時給出版商結算書款,即使書賣出去了也不肯結算。只有當出版商在發行商那裡有了一定的“賬底”之後,發行商才陸續給出版商結算“賬底”以外的書款。如果此時出版商不再與發行商合作,那麼以前的賬底就成了“千年不還,萬年不賴”的長期爛賬,出版商永遠也別想再要回來。在這裡,發行商就成功地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