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教育,注意為國家培養人才,“大興學校,以教諸生”,《宋史》贊他:“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他也青睞有才華的人,喜歡獎掖人才。范仲淹、孔道輔等都出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以致有人在晏府庭前貼上一副對聯:“門前桃李重歐蘇,堂上葭莩推富範”。

諸多正史和野史,都記載了晏殊和范仲淹、歐陽修、宋祁等人交往的趣聞軼事。

《涑水紀聞》記載,晏殊在翰林時,欣賞范仲淹的才華,推薦他做了館職。當時章獻太后劉娥主政,立仗禮官為了取媚太后,準備在冬至時節,舉辦皇帝趙禎率領文武百官給太后跪拜獻壽的活動。范仲淹認為這是“虧君體,損主威”,上奏反對。晏殊很驚慌,也認為范仲淹年少輕狂,立刻召來責罵一通。面對恩師的怒斥,范仲淹並不心虛,反倒坦蕩地說:“我正因為受您舉薦,才一定要堅持直言正論,以免別人指責您舉人失當。但我沒有想到,卻得罪了您。”晏殊聽得十分慚愧,無言以應。但他內心裡對范仲淹十分欽佩,以致後來在選擇女婿這樣的生活小事上,也來徵求范仲淹的意見。范仲淹推薦富弼,他就把女兒嫁給了富弼。

但奇怪的是,晏殊卻不喜歡歐陽修。歐陽修受到他的舉薦,特來答謝,對老師的一貫不重視,未免有些不痛快,在信中發了怨言,說:“出門館不為不舊,受恩知不為不深,然足跡不及於賓階,書問不通於執事。豈非飄流之質,愈遠而彌疏,孤拙之心,易危而多畏。……”

晏殊見了,也不解釋,只是口授數語,命令下人代為回信。下人道:“歐陽公素有文名,這樣回答,似太草草耳。”晏殊不以為然,還不耐煩地道:“回應一個知舉的舊門生,這樣已經綽綽有餘了。”

而晏殊對宋祁卻恩寵有加,非常引以為豪。宋祁熱衷詩酒歌舞,與他“臭味相投”,以致晏殊恨不能“雅欲旦夕相見”,還將府邸買在一起,留下一段動人的師生佳話。

但在晏殊“罷相”的政治風波中,這段師生佳話消失殆盡。

晏殊一生仕途平穩,唯一的“罷相”風波,並不是他的錯,而是與子虛烏有的“狸貓換太子”扯上了關聯。

宮女李氏生下仁宗趙禎後,在真宗趙恆的默許下,孩子歸到章獻太后劉娥名下,此事朝廷內外皆知,唯獨孩子被矇在鼓裡。李氏去世時,晏殊寫了祭文,自然也不能捅破。劉娥去世後,趙禎知道了來龍去脈,很傷心未能與生母相認,卻也不能追究父親及養母劉娥的不是,一腔鬱悶之氣就出在了晏殊頭上:“都是晏殊可恨可惱,不在祭文中寫明,以致朕不知曉此事!”加之有大臣煽風點火、挑撥離間,趙禎想重處晏殊,就召宋祁製作罷相詔書。

晏殊因此罷相,大多數人都很同情。但宋祁這個得意門生,前夜還在老師家裡把酒言歡、狂歌縱舞,起草罷相詔書時,卻不僅頗多貶義之詞,說他“廣營產以殖貲,多役兵而規利”,而且毫不客氣地大庭廣眾之下劈頭責罵,把眾人驚得目瞪口呆。晏殊差點被氣暈過去,被貶到潁州後,憤激之下,作了一首《吊蘇哥詩》,讚揚一個不顧母親反對、追求愛情而自殺的妓女,暗喻宋祁人品卑鄙,趨炎附勢,無情無義,實連妓女都不如。

晏殊不知道的是,宋祁表面上對他刻薄,其實為了避免老師遭到嚴懲,跟仁宗皇帝爭論了很久,才使得老師得到“降二官,知潁州”的輕微處罰。

令晏殊欣慰的是,這件小小風波很快就過去了,他又回到了朝廷,仍然身任顯職,受到仁宗趙禎的禮遇。此後他基本上風平浪靜,安享富貴幾十年而終。他晚年病重,趙禎本想親自到晏府探望,但晏殊以為自己很快會痊癒,就謝絕了。晏殊去世後,趙禎因未能親見最後一面,一直深以為憾。

身居高位,又桃李遍天下,備受尊敬,晏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