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國跟趙國僵持期間,白起這裡可是一點沒閒著。

燕國派兵支援。

但是白起就是能夠壓著兩國打,只是目前的情況還處於僵持狀態。

秦國這邊還在源源不斷的將攻城武器,戰爭堡壘車等等運送前線,有著公孫離的治理,眼下秦國國力哪怕是將近百萬大軍在作戰,仍舊能夠扛得住消耗。

雙方對峙第二年。

魏國和韓國所在位置,迎來了收穫,從這裡輸送補給前往前線更加快捷。

而齊國和燕國就不怎麼好了,雙方都在對峙,馬人都需要大量的食物支撐,趙國之前在休養生息,比起齊國和燕國還有一定的實力。

目前還撐得住。

對抗第三年。

看來即將能夠完成統一大業的秦昭襄王,果斷將守衛秦國國都的二十萬大軍,再次抽調出十五萬大軍支援白起。

燕國撤軍。

而齊國面臨這白起三十五萬裝備精良的大軍壓力,只能被動挨打,很快就被白起打到了都城。

而退兵的燕國。

這時候突然深入秦國腹地,正在朝著秦國殺過來。

燕國本以為,以著十萬燕國大軍必定能夠逼破秦國撤軍。

但最為諷刺的是,他們連函谷關都進不去,被可怕的攻城利刃阻攔在城外,並且還損失了兩萬人。

而秦軍這邊僅僅只是陣亡幾千人。

這戰損比讓燕國無法接受。

只是就在燕國被阻攔在這裡的時候,擔心秦國安慰的白起,再次來了一次水淹七軍的做法。

齊國國都被破。

大量百姓在洪水下喪生。

這一次戰役,白起斬殺的人就多達二十萬,但至少齊國被攻破。

齊國被攻破後,白起返回秦國。

燕國大軍只能被迫離開。

不過在齊國駐紮的大軍並沒有撤回,秦國派遣大量前往鎮壓,將白起換回來跟趙國對峙。

雙方對峙到第四年。

趙國這裡已然油盡燈枯,再也沒有糧食,而秦國這邊仍舊正常作息,拿下楚國,齊國後,僅僅只是一年的時間,就已經讓他們恢復了生產。

且在此期間。

秦國的大軍擴軍達到了一百五十萬。

對峙第五年。

趙國出現餓殍的情況,白起跟著公孫木帶兵趁機攻伐。

李牧和廉頗對此迴天乏力,兩國大戰不僅僅只是比拼軍隊的實力,統帥的謀略,還有國家的國力。

顯然他們的國家國力不如秦國。

哪怕他們再怎麼有本事,在遇到跟他們一般有本事,甚至更強的存在,此刻也無濟於事。

秦軍六十萬精銳大軍,毫無懸念的擊潰了餓著肚子,已經不剩下多少戰力的趙國,至此第三個月.......

白起跟公孫木踏破趙國國都。

趙國滅。

........

第二年。

秦昭襄王便迫不及待的派遣白起掛帥,毫無懸念的在五個月後,將燕國滅亡。

以至於.......

秦國提前完成了統一。

匪夷所思的是,在完成了統一過後,白起跟著公孫木便跟秦王請求離開官場,秦王明白他們的想法,於是乎同意了他們,隨後繼續實施鎮壓六國遺民的政策。

........

嬴稷擁有漫長而卓越的人生歷程。

他統治期間,展現出強大的統治力和智慧,成功地鎮壓了六國遺民的反抗,並將大量的六國子民轉化為秦人。

那些試圖反抗的六國遺民遭遇了嬴稷的強硬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