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九福心中感慨了一番,此事也就這麼過去了,孫家在京城的宅子並未賣出,反倒是留給了孫光宗備考,如今孫光宗寒窗苦讀,連趙九福這邊都來的少了。

孫耀祖離開後不久,秋蟹正是膏肥的時候,趙九福的&ldo;策劃書&rdo;總算是寫完了,這段時間他花費的心力遠遠超過在翰林院的時候,有時候回到家中書房一坐就是幾個時辰。

嚴玉華看的擔心卻也無可奈何,只得時不時的端著補品給趙九福吃,所以等寫完趙九福不但沒有瘦看著臉色反倒是紅潤了一些。

這一日,趙九福特意起了個大早,鍛鍊完畢洗漱吃飽,嚴玉華看著他的狀態似乎別有不同,便問道:&ldo;夫君,今日可有什麼喜事?&rdo;

趙九福哈哈一笑,只是說道:&ldo;還不知道是不是,只是這段時間一直準備的事情總算是要有個結果了,待會兒我便去找呂大人。&rdo;

嚴玉華一聽似乎不是什麼壞事兒就沒有多問,笑著送了他出門。

趙九福精神抖擻的來到了工部,什麼地方都沒去,直接就到呂大人的工房裡頭候著,只等著這位大人一到就把寫好的東西呈上去。

呂大人照舊是那個點來了,看見趙九福絲毫沒有驚訝的樣子,反倒是說道:&ldo;你來了。&rdo;

趙九福暗道八成是大皇子提過自己的事情,倒是也不兜圈子,&ldo;屬下將自己關於農種農肥一事寫成了摺子,還請大人過目。&rdo;

呂大人點了點頭,當著他的面就開啟摺子看起來,一開始他還有幾分漫不經心的樣子,越看到最後越是精神,偶爾抬頭打量趙九福的眼中也帶著幾分銳利。

一直看到最後,呂靖放下摺子,長長嘆了一口氣問道:&ldo;趙大人,此事你可有把握?&rdo;

趙九福沒有直接回答,反倒是細細說起陳家村的事情:&ldo;微臣家鄉陳家村曾用過其中幾個法子,不說糧種一事,光是肥料充足的情況下,若不遇大災土地產糧也能超過往年一些,田地年年都要耕種,農肥難免有跟不上的事情,一旦跟不上,地裡頭糧食就會減產。&rdo;

呂大人皺了皺眉頭,有抓著其中幾點問了起來,聽得出來他對農事也十分熟悉,一番對答下來,他對趙九福倒是刮目相看起來。

說實話,一年年的科舉進士出來,但實際上對農事有研究的少之又少,這也能理解,即使是農家子出生的,一般人家孩子能考中秀才之後,就絕不會再讓他種地了。

士農工商,別看農只排在士的後頭,但實際上論起來的話,農事才是最苦最累的活兒,像趙九福這般中了舉人還能下地的少之又少。

呂靖心中對趙九福的印象更好了一些,想到自己那位大外甥的話,心思微微一動,又問道:&ldo;趙大人,你言優選糧種難上加難,為何又自己提出此事?&rdo;

趙九福卻說道:&ldo;優先糧種確實很難,但萬一能成的話卻是能讓大周百姓世世代代獲利的事情,雖然難,但我們卻要迎難而上。&rdo;

趙九福一開始打算提出的其實是雜交水稻的概念,但在寫的過程中卻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一來是雜交水稻的優良效能並不是完全穩定的,基本上每一年都需要更換糧種,否則的話後代的品種可能就會退化,反倒是給百姓們造成損失。

這要是現代的話不成問題,畢竟糧種的運輸十分便利,但這是古代,即使是發展出雜交水稻來,其中糧種的運輸,每一年的繁殖都是大問題,在交通和大面積技術繁殖實現之前,把雜交的概念帶過來並不一定是好事兒。

所以最後在寫的過程中趙九福刪刪改改,最後留下的是各種堆肥的辦法以及優選糧種的辦法,雜交的優勢不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