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三十九軍傷亡近5000人?”
作為有完善預設陣地的防守一方,和進攻方的戰損比竟然接近1:1!這不僅讓宋哲武感到驚訝萬分,甚至也讓他感到有些疑『惑』不解……
這幾天事情多些,今天先發一小章,明天開始連發。
感謝“chopin8586”書友的打賞!
第五百五十七章 抗戰 北蒙 大膽的計劃(三)
第五百五十七章抗戰北蒙大膽的計劃(三)
這樣大的傷亡數字,之所以讓宋哲武感到驚訝萬分,甚至也讓他感到有些疑惑不解,主要原因還是和殘留在他頭腦中的前世記憶有關。'。'
在宋哲武前世的記憶中,在前世的朝鮮戰爭後期僵持階段,美國第9軍為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發動了上甘嶺戰役中。此役前後歷時43天方公里的地區,雙方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其中美軍發射超過210萬發,雙方傷亡約3萬人。
不過,在宋哲武的記憶中,作為防守方的志願軍的傷亡人數是15000人,而進攻一方的美韓聯軍傷亡25000人,雙方戰損比是3:5。宋哲武之所以建議在要塞修建大量坑道工事,完全是因為上甘嶺那場著名的大戰給了他太多、太深刻的印象。
那場慘烈的大戰,武器裝備落後的志願軍,之所以最終取得了戰役的勝利,而且付出的代價還比武裝到牙齒的美軍低,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志願軍採用了坑道戰法,在美軍的狂轟濫炸之下,儲存下來有生力量,可以不斷有兵員投入防禦作戰中。
而讓他不解的是,一號要塞群不僅有大量坑道工事,還有要比當年上甘嶺上更好更完善,同時也更加堅固的核心碉堡工事作為火力支撐點。有這樣的工事,怎麼會傷亡的人數比例還比當年志願軍和美軍的傷亡比例更高?
還有,現在就算蘇軍的火力再強,總不會超過50年代初剛剛經歷過二戰洗禮的美軍吧?要知道,上甘嶺戰役中那二百多萬發的炮彈和炸彈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可是美軍發射的,戰後整個山頭竟然被炸鬆了2米左右。
50年代初的美軍和現在的蘇軍相比,不僅火炮口徑更大、數量更多,航空炸彈的單重也更重、坦克裝甲也更厚,美軍絕對要比現在的蘇軍強大得多,雙方甚至不具可比性可蘇軍怎麼就會讓自己的三十九軍僅僅幾天內就傷亡這麼多人?而且,雙方的傷亡竟然還如此接近?
難道是,他前世所知的上甘嶺戰役的傷亡數字有水分?
見宋哲武臉有憂色地停下手中的筷子,端著碗默不做聲。
李文田語氣凝重地說:“司令,三十九軍沒打好,我這個前線司令是有責任。”
見宋哲武在仔細聽自己說話,李文田接著說道:“不過,仗沒打好,也確實有一些原因。除了蘇軍擁有炮火和空中優勢,蘇軍在作戰上還有一些特點,這也是造成我軍傷亡過大的原因。”
“哦有什麼特點?你說說看。”宋哲武放下碗說。
李文田也放下只剩了一點點粥的飯碗,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說:“比如,蘇軍步兵的火力很猛。”
“他們那種帶有彈盤的轉盤機槍,不僅移動迅速,幾乎在任何地點都可以建立機槍陣地,而且載彈量大,一次裝彈47發,火力持續時間長,差不多是我們z…
26的兩倍半,在對射中我們的機槍往往被壓制。蘇軍步兵在伴隨坦克衝鋒時,火力很兇猛,壓得我們抬不起頭來,讓蘇軍坦克的以從容抵近我們的陣地。甚至坦克就在很近的地方直接對工事的射擊孔進行射擊。戰防炮和火箭筒很難找到機會,對蘇軍坦克進行打擊。我們第一道防線的部分坑道工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失守的。”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