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擺的就是《魯迅全集》,詩詞工具書以及他的詩詞手稿。這就自然讓我們想到他常常修改他的詩詞。

毛澤東詩詞的一種解讀(12)

第二個原因就只能歸罪於文化大革命了。天下大亂,十年不已,血雨腥風,風聲鶴唳,詩詞本為雅事,此等環境和心境,還如何改得了詩詞?據保管毛澤東詩詞的工作人員回憶,毛澤東生前對他的手稿念茲在茲,1973年,80高齡的毛澤東拿出他的詩詞企圖作最後一次的修改整理,除了對《賀新郎·別友》改進甚多,對其它大部分詩作已經是無能為力了。沒有親眼看到自己完整的詩詞版本行世,可以說是毛澤東的終身大憾,死不瞑目啊!

總體看來,一個書法,一個詩詞,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宗和精髓之一,毛澤東玩的就是這兩樣,而且都玩到了極致。當然,就大文化而言,毛澤東對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多方面的承傳,這個我們在後面還將逐步談到,此處從略。

現在,我們可以在“兩個代表”的問題上下結論了:第一,由於毛澤東代表中國農民,從而擁有了廣度,贏得了歷史;第二,由於毛澤東代表中國傳統文化,從而擁有了深度,他將贏得未來。李敖曾在多種場合引用了現代著名學者蔣廷黻的一個問題:漢武帝和司馬遷誰對中國歷史貢獻更大?影響更遠?李、蔣都選擇了司馬遷。這就是我所謂的立言的威力,於此,我甚至還想到,再過500年,長征會不會因為是毛澤東《七律、長征》的一個註腳而方為後人所知呢?

三、三個特點

現在我們來簡要談談毛澤東詩詞藝術風格的三個特點。

第一,豪放大氣。也可以說,充滿了革命的英雄主義、浪漫主義和樂觀主義。但也還可以有個解釋,叫做“霸蠻”,霸王的霸,蠻橫的蠻。這是湖南人的方言,毛就是特別“霸蠻”。我們可以做點量化分析,比如毛澤東詩詞中好用大的字眼,名詞如天啊山啊海啊,量詞如億啊萬啊千啊之類的,平均每一首裡不止一個“萬”字。“看萬山紅遍”、“萬里雪飄”、“一萬年太久”、“萬類霜天競自由”、“糞土當年萬戶侯”、“寥廓江天萬里霜”、“敵軍圍困萬千重”、“飛起玉龍三百萬”、“萬水千山只等閒”、“萬戶蕭疏鬼唱歌”、“百萬雄師過大江”……比較集中的如《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看看這氣勢,用了3個“天”、3個“萬”、2個“千”,還不包括“沖霄漢”、“紅旗亂”、“風煙滾滾”這樣的大詞,真是聲色雄壯,文氣浩蕩,一瀉千里、勢若長江大河!

現在盛傳的毛澤東16歲時寫的《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這哪裡是青蛙,簡直就是一隻老虎嘛。

到了32歲,寫了《沁園春·長沙》,“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雖是一介布衣,但有問鼎天下之氣勢。

而且,他的這種胸襟和氣魄是在鬥爭中不斷發展和擴大的,比如說《元旦·如夢令》:“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只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這是1929年冬,“古田會議”剛剛結束,國民黨便集中閩、粵、贛三省16個團的兵力來圍剿紅四軍,為安全計,朱、毛分兵轉移,毛所率部隊多不過數千,而且彈盡糧絕,他們衣衫襤褸,生死未卜,但毛這時把生死置之度外,完全變成一個詩人了,以審美的眼光去看半山腰裡的紅軍隊伍逶迤而來,只覺紅旗招展,風光如畫。這哪裡是出生入死,殺開血路,完全是官方旅遊嘛。這是何等氣魄,何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