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火炮需要的鋼材北方鋼鐵公司還是可以製造的,75mm山野炮現在已經在批次生產,只不過產量還不大。

宋哲武很忙,周立群深知宋哲武能來武器研究所指導工作機會難得,自然不能讓他輕易溜掉。

周立群抓緊機會,又給宋哲武看了一款他們自制的55毫米戰防炮。

這是他根據宋哲武的要求,參考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37毫米戰防炮研製的。實際上,這型戰防炮基本上就是克虜伯37毫米戰防炮的放大版。

宋哲武之所以放棄生產技術成熟的37毫米戰防炮,而改用更大口徑的,是因為現在,甚至也是可以預見的未來,坦克的裝甲厚度遠較一戰時要厚,37毫米戰防炮已經沒有多少用處了。它對付薄裝甲的日軍的豆式坦克還可以,要對付蘇軍坦克,絕對是不行的。

二戰初期,德軍曾經用37毫米戰防炮連打了英軍馬蒂爾達1型這種輕型步兵坦克14炮,竟然僅僅打破了一點裝甲。

當然了,這種英國人30年代中期設計生產的坦克,於同時代的各國坦克相比,顯得有些變態,它的前裝甲厚度竟然在當時達到罕見的60mm。

因此,生產更大口徑的戰防炮就成為必須,而且這也是為了給自己研製坦克炮打基礎。

只不過,宋哲武需要的75mm口徑的戰防炮還沒有試製成功,其主要原因就是鋼材。

戰防炮要求彈丸初速高,因此膛壓也就要更高,對鋼材質量的要求也同樣要高。

當然,宋哲武也不會忘記生產防空武器,高射機槍是必須要有的,高射炮他也不會忘記的,在他還沒有強大的空軍以前,火力猛烈的專用防空武器那是必須要有的。

只是,他最想要的,還是現在德國克虜伯已經在偷偷研製的88毫米大口徑高炮了。

88炮可以說是二戰中,世界上最為成功的一款火炮。最絕的是,雖然它是作為高射炮設計的,可是讓它名揚世界的還是作為反坦克炮來使用。

據說,在整個二戰期間,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坦克可以擋得住它的雷霆一擊,22磅重的穿甲彈可以在近兩千米的距離上,把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擊出一個直徑四英寸的大洞。

不管是蘇軍的KV-1、KV…2和T-34等重型坦克,還是裝甲厚度近80毫米的英國馬蒂爾斯II型,或者是美軍的M4謝爾曼,在它的面前,統統都是紙老虎。

只不過,這種型別的大殺器,因為技術原因,至少宋哲武現在還是不敢奢望的。想要跟人家套近乎,搞什麼聯合研製,宋哲武想都沒敢想。

在火炮的設計上,他的設計人員和克虜伯、萊茵金屬公司的設計人員相比,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就好像是一個小學生和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差距。沒有人會找一個自己不會得到任何有益建議的人合作的,至少是在對方沒有看到足以吸引他們的好處的時候。

不過,宋哲武並不灰心,他可以先研製小口徑的高射武器,在積累經驗後,也許他也會擁有自己的88炮。

而且,他現在可不是一無長處,至少他現在就有一個別人所不具備的,而且也是無法達到的優勢,那就是他可以很輕易的研製出當今最先進的各種武器的發射藥和爆破藥,而且還絕不是一種,他可以很容易地拿出一系列的高爆炸藥的清單來。

在先進炸藥和發射藥方面,宋哲武絕對要領先世界幾十年。只不過,許多先進的炸藥技術他現在還不敢拿出來,他需要一點一點的來,只要讓他的武器使用的發射藥和爆炸藥,能時刻領先世界一點點就足夠了。

宋哲武還有一件很適合他這個窮人使用的武器要交給周立群來研製,那就是鼎鼎大名的火箭筒。

火箭筒這款武器,絕對是效費比最高的一款武器,不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