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絕不是僅僅一條太原至庫倫的鐵路,他還想把他的鐵路線伸向更遙遠的北方……

作為北方建設發展委員會兩個副主任之一的賈景德,具體分管太原行署、綏遠、內外蒙地區的工業規劃建設、交通運輸、實業引導推廣、工商財稅徵收、文化教育發展普及、農業水利建設和其它民政事務等六個委員會。

賈景德親自兼任工業規劃建設委員會和交通運輸委員會主任,由於賈景德要負責組織規劃所有非軍工體系的工作,事務眾多,不可能事必躬親,所以,在工業規劃建設委員會設常務副主任一名,由原山西建設廳長溫壽泉擔任,負責主持工業規劃建設委員會日常工作。負責專案工程組織和預算的工程處處長,則由閻明厚擔任。

交通運輸委員會同樣設常務副主任一名,由宋哲武兩次致電何應欽,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挖來的、曾出版過《鐵路工程學》專著、現任其創立的《中華工程師學會》會長、隴海鐵路工程局局長的凌鴻勳擔任,凌鴻勳同時兼任交通運輸委員會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謝宗周、翟維中,鐵路建設工程處處長由原山西省工程處處長李其昌擔任。

閻厚明和李其昌這兩個人,宋哲武在前世和網友們討論閻錫山時,研究了不少閻錫山的資料,對這兩個人很有印象。

閻明厚,定襄小王村人,粗通文字,工人出身,對建築工程的用料和工程預算算得非常精確,被閻錫山破格任用,提拔他為兵工築路指揮部工程處包工組組長。凡由他負責出包的工程,如果承包人不督工苦幹並節約用料,不賠錢就是萬幸,要想賺他的錢那是很難的。這很合精打細算的閻錫山的胃口,據說閻錫山還曾打算派一個知識分子將其經驗整理成書。

至於李其昌,在山西工程建設人才中,更是非常有名氣。李其昌,字文甫,河北豐潤縣人,也是粗通文字,原是一名修鐵路的普通工人,後來在修建兵營等工程中幹活。

一次,閻錫山在巡視工程時,發現李其昌幹活又快又好,閻錫山提些問題,李其昌也能講得頭頭是道,很讓閻錫山滿意。閻錫山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他自己親眼看到的,他有非常滿意的人,他往往會破格提拔予以重用。閻錫山認為這樣提拔起來的人,不僅有能力,更主要的是會對他閻錫山忠心耿耿。遂提拔李其昌到督軍府副官處工作。李其昌極其聰慧,得到閻錫山的賞識後,李其昌知道這個機會來之不易,開始利用一切閒餘時間自修文化,後又請人教他高等數學與建築工程相關的材料力學等,很快掌握了從繪圖設計到用料用款等方面的全部知識,其能力和知識水平,已經不亞於大學畢業的工程師,而且更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後來,閻錫山調他到工程處工作後,他常常在工程的研討設計中,以自己獨特的省料、省錢、堅固、實用的方案折服“群儒”。閻錫山乃破格提拔他為工程處處長,掌管山西所有的工程建設。閻家祠堂、河邊村東花園、西匯別墅、公路及其他各項建築工程,特別是後來的同蒲鐵路的設計規劃,他都是重要的設計者。

有一件事宋哲武很有印象,那就是在宋哲武的記憶中,1933年,李其昌開始兼任兵工築路指揮部工程組組長。在同蒲路北段的設計方案裡,設計人員因陽曲高村以北至忻縣的河道基礎不好,估計難以築路,便設計為由高村向東不經忻縣而繞定襄至原平,“棄弓弦而走弓背”。李其昌不同意這一方案,便親自帶人勘察、測量、設計,認為從高村可以經忻縣直達原平。

閻錫山雖然很信任李其昌,可是對方畢竟是國外培養的博士總工程師,閻錫山也有些拿不準,於是親自騎驢實地檢視了兩條路線,最終批准了李其昌的方案,結果節約投資200萬大洋。

工業規劃建設委員會和交通運輸委員會的副主任和正副總工程師,以及兩位工程處長中,除了工業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