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花集安親手殺死閔少頃,不但帳中諸位將領驚訝,連何茂也吃驚不已,他沒想到看起來斯斯文文的年輕儒將花集安,兇狠起來卻也有如此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心中卻也有些打鼓,若是這降將有一日真的夥同淮王的餘孽謀反當如何?
花集安好像很懂別人的心思,指著閔少頃的屍體對眾人道:“這就是害我中軍主帥逆賊的下場。諸位,本帥只是暫且奉前鋒將軍遺命,令三軍主帥之責,行協調諸軍平定突厥之權。若然有人不服,自可不聽我號令,自行率軍回關內。
但若然留下,須遵我三條軍紀。一,上行下效令行禁止,軍令既出,斷無收回之理,兵馬排程,皆由中軍所下。二,同袍互助,三軍不得妄行,首位相顧不破賊蠻王庭,誓不回頭!三,退兵者軍法不容。他日破賊蠻王庭之時,我必將親自向天子請罪,諸位可作見證!”
花集安一番話說的是不卑不亢,既有威儀,又好像是給了眾將領選擇的機會。若是不想跟花集安混的,可以自行回關內。但誰都知道,這話只是一句漂亮話,誰若是真要走,那肯定會被花集安定個擅自撤軍不遵號令的罪名,下場跟閔少頃一個樣。
眾將領不得不遵從,俯首領命。
花集安馬上趁著城內亂事尚未起,安排了人員調動。將閔少頃提拔起來的一些沒有資歷的將領彈壓下去,或被監禁,或降職留用。而一些邊軍的老將。尤其是何茂等隨同他一起參與奪權的老將。一概委以重用。等一切都安排好,中軍營帳才發放出閔少頃身死的訊息,隨即花集安讓一些老將各自去部屬處傳達軍令,若有動亂,兵馬隨時調動彈壓。
這一夜,霍病的三千敢死隊一直在城外虎視眈眈,令城內本先對此次奪權事件不服的一些將領不敢妄動。誰都知道霍病是為這次的奪權而來的,有這個大殺神在。誰搗亂誰就要死,而這次奪權又是自上而下,只要中上層將領被控制住,下層將領已經很難有作為。這一夜間要做的事情雖多,但城內基本未發生流血事件。到第二日上午,整個金堯城的兩萬多邊軍,已全在花集安這中軍主帥的控制之下。
花集安穩定住軍心,馬上調集軍隊準備再次深入突厥腹地,另一方面,因為他是擅自奪權自封的主帥。還必須要向皇帝請罪,於是他用請罪的奏本模式陳述事情始末。一方面對劉愈所遭遇的不幸表示憤慨,同時將閔少頃的惡行公諸於世,在這樣情形下,他也知道,新皇不認他這個主帥也要認,除非新皇想讓邊軍徹底失控。
在花集安尚未得到朝廷正式任命的情況下,他已經擅自下達命令,令齊方和張無諸率領尚在邊關的四萬邊軍出關協同徹底平定突厥。等朝廷得知這訊息,齊方和張無諸已經率軍出征,根本未將朝廷的旨意放在眼裡。本來讓齊方和張無諸去邊關,朝廷是想一舉拿下關中地區的軍權,再挾制閔少頃,將閔少頃軍權解除,現在齊方和張無諸卻與花集安狼狽為奸,置朝廷旨意若罔聞。
朝廷中文官武將,包括新皇和兩相,都感覺到沒有劉文嚴,他親手培養起來的這批武將難以駕馭,袁博朗甚至在得到訊息後,在雅前殿當著六部官吏和皇帝痛斥道:“一群狼子野心圖謀不軌的賊匪!”
有劉文嚴在,這些人不敢這般造次,劉文嚴也一向好說話,不會讓新皇太過難堪,畢竟蘇彥是劉文嚴親手培養起來的帝王,劉文嚴也是新皇的師傅。現下劉文嚴不在,這些人感覺到政治危機,再不把朝廷的命令當回事,要出征,也不用請示皇帝的意見,回頭只需要說一句,這是前鋒將軍遺命便可!
無論如何,朝廷方面現在想讓花集安撤軍已經不可能了,想奪權也是不可能的。大順朝的十幾萬邊軍,全部落在劉愈舊部屬的控制之下,好在他們的目的並不在謀反,而是將目標放在草原突厥人身上。
大軍調動,糧草供應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