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咧開嘴笑笑。

招待完藍和,劉愈也要離去,蘇彥有些說不出口,但見劉愈要走,還是忍不住問道:“師傅,那天……那三個妃子……怎生處置?”

“妃子是你的,這還來問我?”劉愈努了努嘴,道,“看哪個不錯的,想共處一下,就找吳公公,他會替你安排。”(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三章 禍起蕭牆(上)

重設左相,是劉愈平衡長安城文官勢力的手段,讓他有更多精力應付長安城以外的勢力。

各藩王佔據了天下近二分之一的領土,雖然每年向朝廷納貢,但納貢的數量在逐年減退,而藩王的府兵卻是年年增加,軍餉開支佔據了藩地賦稅的大半。包括淮王在內,但凡是大一點的藩王都在磨刀霍霍,隨時準備插朝廷一刀。

新皇的勢力僅僅覆蓋到潼關,令部分邊軍撤回長安城的詔書,定國侯劉兆也沒遵守,依然陳兵在邊關,準備對突厥開戰。劉愈知道,現在威脅到朝廷的勢力不在北邊,而在南邊。

以袁博朗為首的右相一派罷官之事未平,另一波又起。在八月十九晚上,幾匹從關中西南三郡而來的快馬帶來了令劉愈意想不到的訊息,在關中大旱嚴重的西南三郡,爆發了流民跟官府的衝突,流民為了搶粥打死打傷了官差,隨即組織起來成為義軍,攻破縣城。很快又有很多災民響應,在關南三郡中,一夜間被流民洗劫的縣城在十個以上。

因為地方團練守備營被徵調大半,再加上糧餉不足,很多地區的防備鬆弛,使得地方官府無力對抗流民的洗劫。這股黑色的潮流正在向北蔓延,隨時威脅到長安城。

禍起蕭牆之內。

本來關中的旱災加上先皇的賓天,已令關中地區很不太平,現在雖然看似只是流民鬧事,但這股潮流一旦爆發起來,很可能是一場聲勢浩蕩的農民起義。到時不用淮王。不用那些虎視眈眈的地方霸主。單就這些不起眼的流民。就能讓長安城易主。沒有長安城作為憑靠,新皇就是一個笑話。

劉愈當即徵調東水營南下平叛,而另一方面,他也要儘快將長安城局勢穩定下來,先將右相一黨跟新皇的對立情緒壓制下去。

八月二十。先皇大喪最後一天,也是先帝遺體入土的一天。

從長安城到皇陵的官道,都被一股壓抑的情緒所籠罩。百官陪同新皇,扶著先皇的靈柩運到皇陵內。而先帝在位的晚年已為自己準備了地宮,一切富麗堂皇,等先皇的靈柩進入地宮之內,蘇彥才站在門口,流了幾滴眼淚。劉愈在旁看了看,並未說話。

在先皇下葬的大日子裡,袁博朗竟然告病,而右相一黨大多數都未親臨,這讓劉愈很惱火。現在關南的亂事已起,本來最好的辦法是由他親自去平定禍亂。但現在他根本不能抽身離開長安城,他還沒有做到完全的掌控全域性。

“師傅。您在看什麼?”蘇彥見劉愈站在一邊發呆,走過來道,“這皇陵我是第二次來,不過上次我沒能進來看看。師傅,可還記得我在這裡賣給你的一個坑。”

劉愈微笑著點點頭。

蘇彥難得也展開愁容道:“要不師傅今日就在這裡選選,將來我們葬的別太遠,有什麼事我也好請教師傅您。我怕到了那邊,也會有牛頭馬面的跟我為難。”

生在世上的事情還沒搞定,蘇彥就開始為自己死後做盤算了。

劉愈看了看周圍的群山環繞道:“難得關中有這麼片棲息的好地方,可還沒到你我準備選址葬身的時候。關中乃是朝廷的基石,你想好對策如何應對那些造反的流民?”

蘇彥聞言不由臉色重新沉了下去,為難道:“有師傅在,這些事我就偷偷懶。那些流民的數量也不是很多,師傅……應該沒問題吧?”

劉愈嘆口氣,看來蘇彥還是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