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變

“監軍?所謂監軍……”

就這個監軍問題,歐陽憐光反覆琢磨了一宿。次日一早,從床上爬起來,送走傳命的中使,轉過頭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漢中全體地方官員及駐軍將領會議。會上,歐陽憐光言簡意賅,表示為了完成主上託付的重任,實現對巴蜀一地的和平吞併,她,歐陽憐光將以欽差督軍的名義發動駐漢中全部兵力進逼劍閣,以敦促巴蜀方面儘快達成內部統一從而回到談判桌前。

此議一出,眾皆目瞪口呆。隨之而來的,就是眾口一詞地反對。無論地方官員還是駐軍將領,都認為歐陽憐光這麼幹實在是很不妥當。

“巴蜀畢竟已經接受朝廷蜀王的封號了,名義上講就是自己人。貿然動用武力,萬一適得其反怎麼辦?而且沒有朝廷的命令,沒有經過主上的首肯,怎麼能私自發動進攻?挑起亂子誰負責?”地方官員們如是問道。

“大人們,請注意,我說的是進逼不是進攻。”歐陽憐光不屑地駁斥道。對於這類指責,她見得多了。那是駕輕就熟,舉重若輕,當即便侃侃而談道:“請記住,向利州劍閣一線集中兵力,是正常的軍事調動,不是進攻。我是主上欽命的漢中督軍,漢中一地的軍事如何部署,正是我職權範圍之內的事。自然所有一應事務及後果都由我歐陽憐光全權負責,諸位只要聽命行事即可。我想,主上既然命我主持此事,就是給了我這個權利!”

要是葉十一聽到歐陽憐光這番話,大約得在心裡後悔:果然是一點權利都不能交到歐陽憐光的手裡!

給歐陽憐光一個支點,她能翹起整個地球。

地方官們同樣是腹誹不已。是啊,正常的軍事調動。可你這一調動,立即就形成了大舉進攻劍閣的假象。巴蜀能沒有反應嗎?你就能保證人家的反應不過激?要是萬一人家沒能像你想的那樣乖乖談判,反而奮起反抗了呢?退一萬步講,幾萬軍隊上人家門口列隊示威,有點小摩擦再那正常不過了。然後摩擦變成戰鬥,戰鬥升級成戰爭,於是和平吞併巴蜀就此吹燈拔蠟,成為妄想——然而腹誹之所以是腹誹,就在於不能說出來。既然歐陽憐光宣示了她的權利並明確表示將為此負責,那麼地方官們不能反對了。事實上他們也無法反對。他們可以越級上奏朝廷——當然,這本身就很有風險——但在葉十一親自阻止歐陽憐光之前,他們只能聽命行事,於是也就無話可說了。

駐軍將領們也有一些疑慮。和文官不同,武將們並不大關注政治後果與責任,但是,他們得考慮戰爭怎麼打,以及能不能勝利的問題。漢中的駐軍,主體上是越鷹瀾駐守大散關時期作戰帶出來的軍隊。在越鷹瀾的影響下,作戰思路非常正統,講究的是不打無把握之仗。歐陽憐光要求進逼劍閣,他們就要考慮萬一蜀軍出兵怎麼辦。是退是打?如果退,那形成大舉進攻假象從而向巴蜀施壓的目的就失敗了。可如果打——那你還不如真的下令進攻呢!至少咱肚中有糧,心中不慌啊!現在明擺著沒有援軍,就漢中這幾萬軍隊,扔巴山蜀水那連聲響都聽不到。打劍閣,那就是送死!

“笨蛋!”歐陽憐光大約心情很不錯,聽完武將們的控訴立即就笑了,說道:“誰說要你們真格攻下劍閣打進成都去的。威懾,威懾懂麼!當然,一鼓作氣攻進成都的姿態還是要的。如果蜀軍進攻,我們當然要反擊,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蜀軍出戰,就索性攻打利州,擺出正面進攻劍閣的姿態!不要怕天險。不是有一句話叫做馬革裹屍嗎?為了主上的大業捐軀,正是吾輩之榮耀。”

將軍們都傻了。不怕領導有文化,就怕領導太有文化。由文官思想而發起戰爭並不可悲,可悲的是要你去執行而你還不能反抗。於是,將軍們也沉默了。

就這樣,丙戌年元月初九日,抱持著“雖然陸子周也是搞政變的行家裡手,我也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