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療法的治療等等;就可以了。

關鍵是要看到這一點:這個世界上有的人有抑鬱症;但是大部分不知道;或者是逃避病情。如果我們這一代還不重視;到了你們這一代;或者是你們的孩子那一代;就氾濫了;很難再製止了。到那時;你物質生活再好也沒有用;你掙錢可能遠遠不夠看病的;美國有研究資料說由於抑鬱症、精神疾障給這個國家帶來的經濟損失達到多少萬億。

精神的“非典”每天都在發生

記:這本書包括四部分;是一種很新的文體;既有文學性的對童年的回憶隨筆;又有專業、冷靜的對抑鬱症治療的感受;還有權威書籍、資料的連結和一個補白。為什麼這樣設定?寫這本書最初的構想是怎樣的?

李:這本書共116篇日記;每一篇後面我都附著隨筆;想告訴大家;我是這樣一步一步戰勝抑鬱症走出來的。最早我是打算寫個十幾萬字就可以;第一;給病人看;告訴大家認知療法是很簡單;看我就是這麼寫的;你就照著來就行了;有沒有復發都可以做。第二;這是一個“病歷”;可以給精神病醫生看;因為他們未必有這種資料。

但是我寫著寫著;就覺得不對;我覺得應該把我看的書;書裡面一些精彩的闡述;都應該連結下來。這樣才有公信力。到了後來;我發現應該把我被壓抑的童年也連結進去;因為這裡面也有童年的傷痛在裡面;一個人要找到抑鬱的根源;必須從童年、從家族裡去找;現在有多少孩子被學校、家庭、父母壓抑著……

記:你覺得這本書寫出了你想說的嗎?

李:其實我想說的很多很多;這本書只是我想表達的十分之一。只寫了1/10;第一是因為寫的時候我抑鬱得沒法寫下去了;寫到最後;我就想站在十幾層樓上跳下去。第二;有些痛涉及到我的家族;例如我的外婆;她也抑鬱;我寫這本書的時候;她在醫院;她的兒子不要他了;我必須顧及家族的反應。書包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南方日報2008年4月20日文化週刊專版:一個人和抑鬱症的戰爭(3)

當時我就想;我為什麼活;我為什麼要為你們活?這是最難受的。我一方面透過這本書告訴別人抑鬱症是可以走出來的;但是現在我等於是又深入虎|穴;又開始抑鬱了。

有朋友說;你那十分之九的東西怎麼沒有寫出來?因為她認為那十分之九是更深刻的。不過她也勸我不要寫出來了。第一;她覺得我承受不了這個;第二;應該讓全社會的人來補上那十分之九;因為每個人的精神都不一樣。我只想告訴大家;精神的“非典”每天都在發生;比“非典”死的人多得多了;但是大家都視而不見。為什麼?第一;人心很冷漠;不是自己的事不會去關心;他忙著賺錢去了;唯利是圖。第二種視而不見是害怕;他知道自己心裡面有這種東西;他害怕;不敢去梳理它。第三呢;他不具備這種知識、不具備這種訓練。

閱讀別人能減輕抑鬱

記:那普通人看這本書的時候會不會越看越抑鬱?

李:不會不會。伊麗莎白?斯瓦多說過“閱讀關於別人的抑鬱經歷能夠幫助你減輕抑鬱”。

記:這個方法對你有用嗎?

李:非常有用。

記;對你的幫助主要在哪裡?

李:幫助我正視抑鬱症這個東西它是怎麼回事;告訴我原來別人也這麼抑鬱;我這個病並不是多麼了不得的事。這個“曠野無人”的名字有好幾種含義。其中最簡單的;就是抑鬱病人就像在曠野似的;沒有亮光;也沒有人。他看不到一個人;就感覺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很孤單、很恐怖。但是你讀別人的經歷時就會發現有很多人都抑鬱;它是一個很常見的病。如果你是中度可以想辦法減輕;就算是重度患者也可以爭取“不死”的。打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