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名義通電全國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的職務,號召全國共討之。
接下來自然是以曹錕為新老大的直系宣佈響應黎元洪大總統的名義公開武力討段了,直皖戰爭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5月21日,正當中國歐洲遠征軍和德**隊進行殊死搏殺的時候,直系首領吳佩孚率所部第3師及王承斌、閻相文、肖耀南3個混成旅和馮玉祥的第11師從河南撤防,31日抵達鄭州。接著,吳佩孚和馮玉祥將部隊分駐在京漢鐵路沿線的駐馬店、許昌、鄭州、新鄉等地。曹錕也派兵監視德州兵工廠,並以德州作為直軍右翼的前哨陣地。6月15日,吳佩孚到保定,同江蘇、奉天等省代表一起,參加了曹錕召集的秘密軍事會議。7月8日,段祺瑞也在團河成立“定**”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以徐樹錚為參謀長,段芝貴任第1路司令和京師戒嚴總司令,曲同豐為第2路司令兼前敵司令,魏宗瀚為第3路司令,並以國務總理名義宣佈了懲辦曹錕、吳佩孚等人的命令。同日,段從團河到北京,在將軍府召集全體閣員及軍政人員聯席會議,決定舉兵“討伐”曹、吳。與此同時,駐河南的吳佩孚部開始向北開進;曹錕的部隊由保定開赴高碑店。
和歷史上第一次直皖戰爭相比,時間足足提前了五年,所以結果就不是遠在武漢的王振宇可以預料的了。
王振宇看著自己辦公桌上的檯曆,忍不住的搖搖頭嘆息道:“對不起,歷史,你這潭水被我攪渾了。”
個人的能力是不會有多少變化的,但是實力上的差距卻是明擺著的。首先是曹錕吳佩孚這邊的軍事力量,去年護國戰爭中第三師,第十一師這樣的嫡系部隊都損失慘重。隨後也沒能得到段祺瑞方面哪怕一丁點的補充,不過這貌似正是曹吳下決心反段的一個根本因素,爾待我為外人,我則視汝為仇寇。不過這一點還不是交戰雙方最大的差距所在,因為直系軍隊得到了南方大筆的軍事援助,特別是在武器和資金方面,不然以他們河南那點地盤無論如何也是不敢進攻獲得了西原借款實力變得空前強悍的段祺瑞的。
而段祺瑞自去年7月拿到了日本人的貸款後,十分利索的就把日本人的貸款變成了參戰軍的裝備。十七萬參戰軍很快就被招募完畢,而且在日本教官的操練下迅速成軍。
這也是為什麼儘管曹錕從去年就開始拿南方國民政府的援助了,卻依然遲遲不敢發動討段的原因。
吳佩孚則沒那麼多顧慮,他考慮的更多是軍事問題,在他看來,現在是討段的最佳時機,一旦等到段祺瑞的新軍訓練完畢,戰鬥力形成。那麼到時候直系和惋惜的差距就會更加明顯,善於帶兵的吳子玉對於軍隊的本質可是一清二楚。一旦等皖系那些軍官成熟起來,自己再想玩什麼以少勝多那就是在扯蛋了,絕對的實力面前的任何謀略都只是泡影。
所以無論曹錕有多少擔心,吳佩孚都義無反顧的堅持發動討段:“大哥,現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錯過了這一次以小博大的機會,日後這中國必然再無你我兄弟立足之地了。”
曹錕想了想也就幹了。。。
段祺瑞這邊則發生了一些變化,第一個變化就是日本人支援的力度相對於歷史上加強了,由於王振宇這隻大蝴蝶的效應。日本政府在對華問題上達成了新的一致,那就是盡一切手段打擊已經完成統一的南支那政府,畢竟大日本帝國目前的政策走向註定了五年之後他們的鋼鐵產量也不過是二百萬噸左右,僅此一項,南支那就超過了整個日本(你也不看看你們大日本才多大),雖然軍國主義分子強調說帝國的武士就是用竹槍也能打敗支那軍隊。但是這些鬼話也就是用來糊弄一下老百姓就好了,而帝國決策層自然是不會相信自己編造的謊言。所以打擊南支那的三條方針制定後,整個日本的在華機構就全部被動員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