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條方針中第一個被日本軍部和外交人員重點策動的就是武裝段祺瑞的北洋軍,然後挑起中國的內戰,這樣無論結果如何,南支那的國民政府就算不垮臺,他們的工業計劃估計也要停滯下來了,這樣帝國的大陸計劃就會繼續順利的推行下去。

至於王振宇會不會順勢統一全國,這一點日本方面也有過擔心,所以不僅僅是段祺瑞,他們還加大了對瀋陽張作霖的奉系的支援力度。東北兵工廠也提前登上了歷史舞臺,日本軍部甚至還制定了一個計劃,就是必要的時候,讓關東軍穿上奉軍的軍裝和奉軍一起入關作戰。

但是計劃的再完美,也趕不上變化的節奏,直皖戰爭不可避免的爆發了。曹錕和吳子玉最初從四川逃到河南的時候,日本方面也照例和他們進行了接觸,可是一來吳子玉是個死腦筋,從南到北,無論英法美日哪一家列強來拉攏他,他都一概不理。歷史上蘇聯也曾拉攏過吳佩孚,結果卻是吳佩孚下令鎮壓***和工人運動。因為在吳佩孚看來,凡是老外支援的,那必然是賣國,既然是賣國的,那就是跟他吳佩孚這個愛國賊(蘇聯定義)過不去了。吳子玉可不是王振宇,這可是個貨真價實的軍閥,他如果生氣了,那可就真的是要殺人的。

二來則是曹錕和吳佩孚外加馮玉祥手上的軍隊在日本人看來都是些殘兵敗將不值一提,加之他們在北京的最大靠山馮國璋等**多已經倒臺下野,所以帝國方面最終對直系也就持不看好的態度,在他們的計劃中,這些人最終的結局無外乎是被段祺瑞收服而已。

但是事情的運作最終跟日本人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這支被日本人視為註定要消亡的軍隊居然公然挑戰大日本帝國正在大力扶持的段祺瑞政府,這真是一個非常麻煩的麻煩。原本按照軍部的計劃,大約到了民國七年中的時候,差不多成軍的段祺瑞政府的軍隊大約三十萬人就可以南下攻打南京和武漢了。別看王振宇麾下也有幾十萬軍隊,雖然沒有足夠的情報提供資料支援,但是日本特高課的報告分析十分明確的指出,儘管在歐洲,南支那的軍隊贏得了足夠的國際聲譽,但南支那現在恰恰就處在最虛弱的時候,一來精銳遠征在外,內部必然空虛,二來實際控制的區域過寬,進行戰略防禦的時候根本無法形成兵力的集中使用,三來只要帝國艦隊出現在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地區,王振宇的青年軍必然會分兵守備。

這份報告的撰稿人似乎還是個中國通,特別在報告的最後面還加了一句:“現在的中國差不多就是武王伐紂的時代了,段祺瑞就是武王,而南支那就是紂王,只要一擊就必敗了。”

日本人總是習慣於把事情想的太過美好,於是悲劇了,現在段祺瑞這個武王能否伐紂尚未可知,他自己就要先被伐了。

正文 第364章 北方大戰(二)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只是北洋二十七師師長的張作霖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已經提前了至少二年成為了奉天督軍。現在他手底下有吳俊升,孫烈臣,湯麟玉,張作相,張景惠五個日械師外加五個混成旅。可以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這個北人南相的小個子的勢力如同吹氣球一樣膨脹了起來。

實際上日本人對張作霖是又愛又恨的,因為這個人看起來傻傻的,實際上卻是滑不留手。這點負責大日本帝國和張作霖交涉的日本菊池武夫感觸最深:“這個看起來咋咋呼呼的中國人似乎很好說話,當你提要求的時候,他是這也可以,那也沒問題。可是當你要他落實的時候,他就開始吹鬍子瞪眼睛,推三阻四一直到完全賴賬。如果你沒和他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