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枝節,因此僅跟好孩子集團短暫談判兩個月,就達成協議。
在PAG接手前,好孩子集團控制人為2000年7月註冊於開曼群島的吉奧比國際公司(GeobyInternational)。中國香港上市公司第一上海持有吉奧比的股權,其他股東包括美國國際集團(AIG)旗下的中國零售基金(CRF)持股,軟銀中國(SB)持股,PUD公司持股。其中,PUD公司是好孩子集團管理層在英屬維爾京群島(BVI)註冊的投資控股公司,股東包括宋鄭還、富晶秋、王海燁、劉同友等高管及好孩子集團的其他中高層僱員。
此次槓桿收購涉及的股權轉讓十分複雜,PAG以億美元收購好孩子100%股權,同時向管理層支付股份。新舊投資者以及好孩子管理層等3方利益盤根錯節。實際上在此次收購中,好孩子管理層既是買家,又是賣家,因此與新舊投資者的利益不一致。
PAG透過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群島的“紙上公司”G�Baby,向好孩子集團原有股東購入所有股份,收購價格為每股美元。如果依照好孩子2004年6070萬港元的淨利潤計算,此次收購億美元的總價,相當於倍的市盈率。
與向PAG轉讓股權協議同日簽署生效的,還有另外一份協議:第一上海、軟銀等,向PUD(即好孩子管理層)售出萬股股份,每股價格美元。該協議起因於管理層與原股東在2003年簽署的一份期權協議,但那份協議在法律上並沒有執行,原股東最終還是履行了當初的承諾。PUD購入這些股份後,持股比例升至。
由於G�Baby有一定負債,因此PAG付給PUD的代價,由現金和發行G�Baby股份兩部分組成。也就是說,好孩子集團管理層在這次交易之後,不僅提升了3個百分點的股權,而且還有額外的現金收益。
收購讓原股東得到豐厚的投資回報,第一上海賣出的價格接近收購時的5倍,現金入賬億港元,整個專案收益8170萬港元。而軟銀和美國國際集團賣出的價格接近收購時的2倍。此外,這次收購還釐清了好孩子集團的股東結構,股東減少到兩個,使好孩子公司內部的決策更有效率。
集團總裁宋鄭還表示:“資本的進入不會對公司的戰略發生太大的影響,此次成功融資,對‘好孩子’實現品牌經營、資本經營和建立兒童用品全球零售網路,將注入新的活力。在獲得投資基金的助力後,從製造業起家的好孩子集團正在向服務業和流通領域延伸。”
四、收購者、原有股東、管理層多方受益的併購方案
。(一)PAG的收購方案
通常,槓桿收購分為3步進行:(1)集資;(2)購入、拆賣;(3)重組、上市。這也被稱為“槓桿收購3步曲”。這起併購案是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槓桿收購:由外資金融機構以好孩子集團的資產作為抵押,以負債形式籌措收購所需部分資金,並且由外資銀行提供槓桿支援,涉及金額超過億美元,其中包括5500萬美元銀團貸款。具體的收購方案是:由好孩子管理層出資10%成為自由資金的組成部分,以好孩子資產向境外銀行抵押獲取50%銀行貸款,將剩餘40%股權向PAG股東推銷垃圾債券。本次的槓桿收購,槓桿比率超過40%,即超過40%的收購資金是負債而來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節 巧融資槓桿收購,好孩子茁壯成長(5)
(二)收購者、原有股東、管理層三方的利益協調
從整個槓桿收購過程來看,這是一個複雜的策劃和談判過程,新舊投資者以及好孩子管理層三方利益盤根錯節。事實上,好孩子管理層在其中所扮的角色非常特殊,既是買家又是賣家。PAG旗下的G�baby公司和好孩子集團管理層控制的PUD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