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順利一邊說著一邊在本子上寫寫畫畫著,“只要我們建的島足夠大,完全可以承擔住橋體的重量。”車順利說到最後,眼睛已經亮了。

在湍急的河水裡打樁和建一個河心島,兩者相比,無疑後者要相對容易一些。

說幹就幹,從浮雲城調來十餘艘動力強勁的輪船,將水泥加入金屬內骨打成一根根水泥樁,用船運到河心去,然後在河水處打上木樁,木樁擋住了水泥柱,一根根的鋪設到河底。

大量的物資供應,可勁的使用,使得河心處很快就建起了兩個狹長的河心島出來,在河心島上,車順利放棄了從前的設想,沒有再立高高的架子,而是直接使用鋼筋水泥在河心上建起一個高高的島山出來,只不過建起一定的高度以後還不能使用,自身的重量還要下壓,一直壓到河心島不再下沉為止。

河心島建得足夠結實,在島上立直相對短一些柱子用來拉拽鋼索,有了支撐,已經有了足夠經驗,甚至是足夠人手的工程隊速度一下子就快了起來,跨過一千五百米的鋼索橋終於立在了浮雲河上。

有了橋,再加上吳國一再的加派人手,後勤運輸一下子就變得通暢了起來,剩下的小橋小洞難不住他們,哪怕是用牙啃都能啃得下來。

終於,吳國的道路還有電報線路比其它兩國晚了幾個月才開通,使得吳國也有了快速與外界接觸的通道。

三個通向國都的大路建了起來,浮雲城和海口城的外來人口一下子就多了起來,交流更加方便了,而浮雲尊嚴、自由、平等的思想理念也成倍的影響著那些外來之人,特別是對非特權階級。

其中浮雲重視工商,使得這些成為手工業者和商人們的天堂,浮雲城,真正的成為商業、工業、經濟的中心,真正的中心地帶。

修建這三條主要通道的目地就是為了加深浮雲對外的影響,而浮雲剛剛建成的浮雲藝術大學還有海口的浮雲大學,無疑成為了那些外來人口首先要去的地方,在那裡,知識與藝術的氛圍很濃,每個人走在校園裡,都像是憑空增長了知識一樣。

而那些位於大路邊上的村鎮,只要家中稍有一些閒錢的,都會將學生送到浮雲的學校來讀書,而浮雲與海口兩城的學校,在三條大路修通之後,取消了借讀費用,也就是說,不需要再交額外高昂的費用,非浮雲居民,只要交納一定的食宿費用和少量的學費就可以了。

而這部分費用只要家中有一口人在浮雲工作就完全能承擔得起的。

讀書,已經形成了兩派,在其它國家,讀書或許僅僅是單純的為了科考,為了做官,但是在浮雲,讀書卻是為了生活,為了一個好的前程,因為在浮雲的各大工廠裡,稍微重要一點的職位都必須要接受到過基礎教育才行,大字不識一個只能暫時找點粗活幹,在浮雲,想要長期生活下去,不接受普及教育是絕對不行的,那是強制性的。

470 行政管理

由於浮雲的影響越來越大,連帶在教育上,也受到了影響,浮雲的實用派與傳統的光宗耀祖派無時無刻不激烈的鬥爭著。

老百姓自然也不傻,天下這麼多人,當官的又能有幾個,還不如學點知識文化手藝老實的過日子哩。

可是一些富家子弟和傳統讀書人之後卻不這麼想,他們是光宗耀祖派最堅實的後盾。

浮雲一向用事實說明一切,傳統的讀書人更喜歡高高在上的說教,孰強孰弱,一眼便知。

對於這種教育上的明爭暗鬥,丁君霍樂見其成,甚至親自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受教育的權力》,文中第一次指出,人類之所以能夠佔據這個世界成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人類能夠發現並學習知識,知識,是人類最重要的武器。

知識,從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應該是人類整體的事情,浮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