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是她自己的社會地位並不比其朋友低。

在有關國外的中產階層家庭消費研究中,家庭消費的性別差異問題表現得比較突出:或者中產階層家庭的專職婦女成為凡勃倫式的“代理消費”的典型,或者基本上由他們完成家庭的消費活動。西莉亞·盧瑞:《消費文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第134~148頁。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這種差別,即中產階層家庭大多數具體的消費是由女性完成的。所以,購物作為關係整合的手段在她們的生活中表現更為突出。對於中產階層家庭的男性而言,這種消費對社會關係的影響表現如何呢?

由於調查時的住所離G1家不遠,因此他成為我能夠就近參與觀察和深入訪談的個案。G1的消費層次較高,有車有房,出手大方,交往面很寬,人際往來較多,從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從G1的例子中不難發現中產階層家庭中男女的消費區隔方面的差異:如果說中產階層女性將消費作為建構其社會關係的一種方式,她們是在消費中交往,那麼對於中產階層男性而言,他們是在交往中消費,也就是說他們是基於關係之上或者企圖建立關係的消費,在這裡顯然消費的重要性大為不同。但共同的一點是,這種消費區隔的邏輯與性質是相同的。在G1談到買車問題時,這種邏輯表現出來。他認為買車使得他自己的人際空間加大,即“交往的圈子也大了,出去的場合也多了”。而且從他們單位在一次寒假組織的車隊出遊可以看出,在這種活動中,車其實成為一種聯絡與交往的工具,自然,也成為關係分隔的一種工具。從G1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消費在他建立自己社會網路中的關係的地位:其一,正如G1所說的,這些人能夠在一起玩樂主要是脾氣相投,關係好,但隱含在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是消費觀念較為一致,否則這種交往可能會中斷,即所謂“人以群分”,如果以前人們主要是以職業、工作等聚合在一起的話,那麼現在消費成為又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在生活中並不鮮見。其二,在目前,越來越多的社交場合是與消費場合疊加在一起的。在消費中交往,在交往中消費,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消費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樣,消費成為與人們交往相伴的、有時甚至是決定親密關係分與合的重要因素。其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追求的不僅僅是消費的快感,如G1所說的,有時不想去也得去,在這時消費顯然成為一種聯絡感情、溝通關係、增進交流的手段,是積累與獲得社會資本的重要途徑。消費在社會交往的作用並不僅僅侷限於中產階層,這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色,但應該承認,就社交與消費的關聯而言,很明顯,中產階層要大的多,這一點在前面的調查中也表現得很突出。如果以前說起“酒肉朋友”還多少有些貶義的話,那麼在今天,要找出不與消費相聯結的社會活動,恐怕太難了,茶館、酒吧、餐廳等等是消費場所,也同時是社會交往場所。而且,不可忽視的是,隨著人們自由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多,那些在消費上經濟能力接近、消費觀念相近的人更多地走到一起,而不是相反。這樣一來,中產階層的消費活動建構起來的可能是越來越同質性的圈子,因為社會交往本身更多轉向消費場合在一定程度上就會產生一種社會排斥:那些消費觀念、消費能力差別較大的將可能會趨於疏離。

這些個案的具體情況反映了一定的生活真實,但要反映全部代表所有的方面,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兩個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