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形容成牡丹,倒是非常貼切,只不過牡丹自古以色事人,看來那位姑娘是藉此諷刺安東侯呢,應該是回報剛才的調戲之言。”

**低頭深思,回味半響,讚歎點頭,心中不禁對未婚妻又增幾分敬重,兩人郎情妾意,不免低聲說笑。

不提這邊柔情蜜意的,那邊沐憐雪原本心中惱怒,不過一見少女笑吟吟的瞅著灝兒,心中恍然大悟,當下心中尋思一下,沒等回報對方一首詩來,就聽張灝在耳邊嘀咕幾句。

沐憐雪撲哧一笑,不禁橫了眼對方,不過還是由著他的心意,吟道:“赤瑕宮下絳珠草,花謝花飛風露愁,儂自流淚花自落,終受甘露玉芙蓉!”

又是一首拿花比喻人的詩,而且通俗易懂,並不如何押韻講究,不過這乃是出言試探,倒是不能責怪兩位作詩之人了。

**疑惑的道:“絳珠草?那可是傳說中的仙草啊!玉芙蓉?難道是荷花?這詩意境深長,好似很瞭解對方的心意,古怪!”

呂小姐搖頭失笑,點撥道:“觀那姑娘身體虛弱,竟是和我一般,同是有些才華卻又多愁善感的女兒家,唉!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消斷有誰憐,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

說著說著,呂小姐不覺有些痴了,傷心自感,淚光盈盈,嚇得**手忙腳亂,急忙低聲撫慰。

第175章 沒羞沒臊

一人一首,竹閣中氣氛漸趨妙境,晴筠姑娘滿腹才華,此刻心中興奮,美目環視,頃刻間一首詩作信手拈來。

“名園築何處,玉人下瑤臺,臣卿盈彩筆,蓬萊捧春雨;借得山川秀,書請鳳來儀,別來歷年歲,君恩幾時期!”

“妙!”眾人讚歎,想此處乃是徐皇后和徐王爺故居,這五言詩應景又隱含傷感,想那徐家如今家世大不如前,自從徐王爺長子徐輝祖得罪皇帝,永樂五年幽禁而死後,這中山王雖後繼有人,可惜遠在封地,聽說幾次被言官彈劾,如今已成風雨飄搖之勢。

而次子徐增壽被建文皇帝庭前砍死,當今天子感念其人,封其長子徐景昌為定國公,定居京城故居,只可惜他為人驕縱,不知收斂,數次也被言官彈劾,其幾個兒子也不爭氣,庸庸碌碌,倒是有個庶出兒子徐謙,據說為人大有才華,被視為徐家將來定會光宗耀祖的人物。

十幾位姑娘並同丫鬟在竹窗外駐足,聞言點頭讚許,其中張寶釵混跡在人群中,眼眸露出熱烈渴望,這詩中含義簡單,她雖聽的不大懂,但其中的一句鳳來儀那可是聽的清清楚楚。

今日一見定國公府輝煌廣大,庭院錦繡,這還是不如當年鼎盛之時的模樣,那當年盛況可以想見,就已然令人羨慕萬分,張寶釵內心火熱,她自覺已經打探清楚皇宮虛實,只要和小胖子朱瞻墉定親,未來十幾年徐徐圖之,夫妻二人多方籌謀,將來未必不能問鼎大位。

張寶釵為人很有幾分小聰明,她雖然不會作詩,可肚子裡也有一些現成的詩句,至此再也忍受不住,眼珠一轉,高聲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好,好一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眾人頃刻紛紛讚歎,人人朝唸詩之人望去,而張灝則好懸一口鮮血吐出,哭笑不得的扭頭看了眼洋洋得意的張寶釵,心想你倒是臉皮真厚,這後世詩詞豈是能隨意出口的?這古人但凡是大戶人家出身的,誰不懂得作詩?三言兩語還不立即被揭穿了?真當人家是傻子不成。

眾人無不期待著張寶釵繼續其驚人大作,晴筠姑娘和沐姐姐更是心中讚歎,雙雙情不自禁的站起。

這納蘭容若的佳作自然驚人,尤其是這兩句,幾乎在後世已經家喻戶曉了,只可惜正如張灝猜測那樣,那後面的幾句自己都忘記了,更別說不喜讀書的張寶釵了。

不過寶釵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