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根據美國犯罪學家E。H。薩瑟蘭提出的‘不同接觸理論’學說中認為:犯罪行為是由學習得來的。”

“犯罪行為是學習得來的?”鄒清荷吃驚道。

“嗯,他認為在犯罪動機和內驅力的形成方面,主要是從人際接觸中獲得錯誤觀念,即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使違法心理戰勝守法心理。隨著犯罪學習的結果隨接觸頻率、時間長短、順序、強度的不同而異。在犯罪多發區,由於同犯罪分子接觸機會多,因此犯罪行為多是必然的。”

“你認為他的理論正確嗎?”

“他的理論適合美國的貧民區以及大部分國家的黑社會成員,他們的犯罪行為肯定是學習得來的,帶有社會性。德國精神病學家K。施奈德從精神病也就是人本身的心理因素來具體分析異常人格與犯罪行為的聯絡。他發現易於導致犯罪的異常人格型別主要有以下幾種:意志薄弱者、情感缺乏者、脾氣狂爆者、自我顯示者、偏執狂、情緒易變者、軟弱者、自卑者與精神憂鬱者。其實世上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兩種上面的人格。”

“沒有結論。”鄒清荷用四個字總結:“柳大哥你想說的是什麼?”

“我想告訴你,分析犯罪的原因與心理容易走進迷宮,個案的發生有千變萬化的形態,其中不泛殺人的理由犯罪的動機有很簡單的。依我看,犯罪以及殺人的動機逃脫不了以下幾點:一是犯罪者覺得危及了自身的安全與需求;二是犯罪者為了謀取更大的私利挺而走險;三是犯罪者輕賤人命以殘害他人為樂事;四是被人利用,成了他人的兇器。”

“嗯!”鄒清荷點頭:“柳大哥的這四點清楚明白,沒有那些學說複雜難懂。”

兩人正說著話,柳下溪的電話響了,是老崔打來的。

“賀萍在風華娛樂城上班……被人包養……辭工……回老家懷孕死亡……人頭……學生時代的好友于琳……煤氣中毒。長髮女遊客……香菸燙壞了垂笑君子蘭……老王生氣……揪頭髮……陌生的瘦高男子用石頭砸老王的後腦……幾天之後老王死亡。”柳下溪小聲地自言自語。

“柳隊,你在說什麼啊?”電話里老崔大聲嚷道。

“老崔,你知道於琳的頭髮是長還是短?林志方的身高與體型是……”

“我不知道啊,沒見過他們。要不要我去查查?”

“哦?不用了,你查查包養賀萍的人是誰,查一下她跟什麼人來往密切。張婷婷有沒有說砸人的石頭有多大?石頭現在在哪裡?”

“需要兩隻手搬。她說應該還在原處。”

“你把石頭帶上,小心別弄上你的指紋了。”

“知道了。”

……

生命的重量…16

“柳隊,行兇的石頭找到了!”幾十分鐘之後老崔的電話重新打過來。

柳下溪在路邊停了車,調高聲音道:“再找一找地上啊角落裡呀有沒有捲曲的長頭髮。”

“柳隊,得在哪裡找啊,跟大海撈針似的。”老崔回道。

“給我找!”柳下溪加重了語氣:“問一問張婷婷,當時老王……算了,電話裡也說不清,明天我自己來問吧,她是重要證人找人保護她。”

“知道了,我會認真找的。”電話里老崔在嘆氣,頭髮的重要性他知道啊,只不過滿地的垃圾與翻出來的土堆裡尋找區區幾根不知道存不存在的頭髮也太難找了點吧。

“柳大哥很累啊。”鄒清荷看著柳下溪掛了電話之後,靠在椅背一動了不動,便挪過去給他捶捶捏捏肩背。他知道連續開了這麼長時間的車,一邊還要運用大腦思考案件的柳下溪很辛苦的。自從兩人認識以來,鄒清荷親眼看著柳下溪破過數件案子,還是第一次見他筋疲力盡的神態。

柳下溪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