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幽幽地道:“還記得咱們在怒蒼山腳大戰一場麼,那時咱倆打得好凶,後來卻又蒙你解救性命,那時你解了我的衣衫,替我接骨,還勸我一起投效朝廷、我看你模樣粗魯,其實心裡很善良,又很善解人意,當時我心裡就……就有個念頭,想和你一塊兒走……”
秦仲海心下一醒,想起自己曾經觸控她的身子,當時言二孃哭得好凶,還急得昏暈過去,沒想這女人居然一直記得此事。言二孃臉上起了紅暈,她低下頭去,小聲道:“那時情勢不比現下,我帶著兄弟流落江湖,你又是朝廷命宮,來頭太大,我便算跟你走了,怕也沒有好下場,弟兄們更不會答應……”她說著說,握住了秦仲海的手,微笑道:“天可憐見,讓你離開了朝廷,又遇上了我。咱倆真個有緣,你說是麼?”
秦仲海聽了她的心事,忍不住張大了嘴,萬沒料到言二孃好端端的,居然會喜歡他這個滿嘴汙言穢語的大老粗?秦仲海乾笑兩聲,道:“好姑娘,你……你這是尋我開心麼?”
言二孃微微一笑,正要回話,忽聽背後腳步聲響,似有人過來了,言二孃臉上登時一紅,急忙把身子坐直,就怕弟兄們見了自己的羞態。秦仲海雖是包賭包色的魔頭,此時旁人過來,若給撞見了,不免也有些靦腆。忙直起身子,一動不動。
兩人正感難為情,忽聽背後那人朗聲道:“前面這位朋友,可是昔日徵北都督麾下,遼東遊擊秦仲海秦將軍麼?”
秦仲海聽那人以舊日稱謂叫喚自己,登時吃了一驚,他使了個眼色,示意言二孃扶自己起來,他轉身喝道:“朋友是誰?如何知道秦某來歷?”
濃霧中走出一名僧人,這人白眉長鬚,容貌慈祥,言二孃與秦仲海對望一眼,都見到彼此眼中的納悶,想來俱都不識這僧人。
那僧人合十微笑,道:“老衲白龍山止觀和尚,奉九州劍王之命,特來迎接將軍。”
秦仲海心下一凜,道:“這位大師認得家師?”那僧人頷首道:“多年故友,豈同尋常?”
秦仲海過去不曾見過止觀,此刻聽他自承是方子敬好友,卻只眉頭緊皺,不作應答。止觀見他神色納悶,似有不信之意,便解疑道:“秦將軍切莫不信小僧之言。只因方大俠人在烏斯藏的扎布倫什寺,一時走不開,這才請我代他一行,前來迎接將軍。”猛聽方子敬人在烏斯藏,秦仲海與言二孃忍不住同聲驚詫,道:“烏斯藏?”
烏斯藏,古稱吐番,又稱西藏,距四川馬湖府千五百里,距蘭州達五千餘里。地勢高,位中原西南。烏斯藏鄰朵甘,乃是佛國勝地,民風純樸,多僧侶,無城郭,至今猶向朝廷來貢,比之西域蒙古,只有更為神秘。
止觀合十道:“方大俠已在烏斯藏等候將軍,還請諸位及早動身,與我一同過去會合。”
陶清等人聽聞說話聲響,紛紛出來探看,待聽說方子敬遠在異邦,不由得滿是詫異,一時議論紛紛。
言二孃定了定神,道:“方老師好端端的,為何會到後藏去?”
止觀道:“這便是緣法了。藏僧每多高人,其中有能知三生者,國人敬為活佛,號為灌頂大國師。方大俠五年前在四川巧遇一位活佛,名為大慈法王,兩人先是切磋武藝,彼此佩服之餘,後又秉燭夜談,互相啟蒙人生道理。從此法王便經常下帖邀約,請方大俠前去日喀則的扎布倫什寺,一來聽講佛法,二來指點寺僧武藝。”秦仲海聽得目瞪口呆:心道:“師父居然信起佛法了?該不會想出家吧?”
言二孃沉思半晌,道:“方老師知道秦將軍給……給逐出朝廷了麼?”
止觀合十道:“阿彌陀佛,方大俠與秦將軍師徒連心,怎會不知此事?方大俠此番赴藏,用意便是為秦將軍治傷。”眾人聞言大喜,盡皆歡呼,秦仲海更是喜形於色。
止觀見眾人歡欣,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