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也微笑頷首,道:“相傳烏斯藏蘊有‘神山聖水’。神山指的是納木那尼峰,與岡仁波齊峰相連,山腹有座殿堂,是為釋迦講經之處,亦為天竺溼婆神修行之處。此峰一為神山,一為雪山之王,兩山問有座瑪旁雍錯湖,世稱聖湖,乃是佛祖賜予人間的甘露,相傳只要入湖沐浴,便能醫治百病。”
言二孃歡容道:“聖湖可以醫治百病?莫非也可以接續琵琶斷骨麼?”
止觀微笑道:“阿彌陀佛,凡人若有病痛,無論身心,聖湖神靈都能為之開示。”
陡聽世上還有什麼“神山聖湖”,好似能夠救命一般。秦仲海大喜過望,雖說只有一隻腳,還是跳了起來,大笑道:“他奶奶的!老子有救啦!哈哈!哈哈!他媽的好啊!”
言二孃自也歡喜異常,她拉著秦仲海的雙手,兩人圈圈打轉,神態極是親暱。
哈不二與歐陽勇看在眼裡:心裡暗暗詫異。陶清忙咳了一聲,道:“既然有這聖水救命,那是再好不過了,咱們事不宜遲,即刻動身吧。”
哈不二暗暗叫苦,這些日子奔波勞苦,非只從懷慶遠赴蘭州,現下居然要往青藏高原去了,一時唉聲嘆氣,甚是煩悶。
第五章 當恨此身非我有
此行遠去烏斯藏,難免舟車勞苦,不只哈不二疲憊不堪,到得後來,連那歐陽勇、陶清都是面有菜色。眾人中只有言二孃神采奕奕,她雖是女子,但自幼出身軍旅,馬背上驍勇作戰,根本不把這點辛苦放在眼裡,平日裡起得早,睡得晚,盡在催促眾人趕路。遇上露宿野外時,更靠著她守夜巡邏,秦仲海看在眼裡,心下自感佩服,方才明白為何陶清的年紀大過言二孃,卻仍尊她一聲大姐了。
路上眾人問起止觀來歷,方知他是白龍山的一位住持,與方子敬多有來往,但要細問其他事情,止觀話卻不多,都只淡淡幾句交代過去,並不熱絡。他對言二孃等人甚為平淡,但對秦仲海卻極是敬重,平日言談舉止,絲毫不敢怠慢。哈不二等人看在眼裡,都是嘖嘖稱奇,想來方子敬的面子很大,才讓止觀如此恭敬。
眾人由蘭州至西寧,越巴顏喀啦山,入朵甘衛,此後穿越青海,行走驛路大道,沿邊入藏。從二月出發,來到前藏之時,已在四月春暖時分。
前藏已位高原之上,雖在四月暮春時節,氣候仍極寒冷,此地世稱千湖之國,放眼望去,草原遼闊一片,湖光雪影盡收眼底,好似塞外一般。但天邊群峰連綿不斷,高聳巍峨,有如巨人俯視大地,卻又大大不同於北方曠野的一望無際。除此之外,路邊行走的野獸更是前所未見,讓人歎為觀止。
止觀沿路解釋風景,道:“烏斯藏地勢奇高,位在岡底斯山、唐古拉山之間,藏語稱‘姜唐’,意思便是北方高地。中國朝廷在此設有烏斯藏都指揮使,參贊軍政事宜。”他知道秦仲海曾是朝廷猛將,熟悉軍政,當下便舉目來望,等他開口評論。
秦仲海頷首道:“烏斯藏確實有都指揮使,不過這官兒是誰,咱也不識、過去咱們這些武將只要犯了大錯,或是得罪了人,往往便給送來烏斯藏駐守。明裡升官,暗地是幫你送終。”哈不二驚道:“送終?怎會這樣?”秦仲海笑道:“這地方最多和尚喇嘛,每日裡阿彌陀佛來,善哉善哉去,久而久之,你老兄還不嗚呼哀哉,一命歸陰麼?”眾人聞言,都是笑了起來。
此後十餘日,眾人深入藏地,只覺地勢越加高聳,非只風土人情透著神秘,便連景觀也是大異其趣。第一個察覺的便是天空的不同,頭頂藍天全無雲彩遮蔽,望去深邃湛藍,橫亙萬里,陽光更是耀眼刺目,日夜溫差猶大。再一個便是空氣既幹且冷,稀薄異常,若是貿然大口吸氣,不免一陣乾咳。
言二孃等人身懷武功,便連小兔子也有內力護身,氣候雖然異常,眾人卻是不以為意。但秦仲海可慘了,他